文/孟泽辉 辛丑年农历八月初八
解放前,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和维修私人手工作坊多铁匠、木匠、毛毛匠;买卖商号大部分集中在人口较多的集镇。乡村集镇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货郎较为常见的有:木匠、画匠、石匠、铜匠、糊瓶匠、黑皮匠、修鞋匠、缝纫匠、剃头匠、钉锅匠、钉碗匠、笼儿匠、柳编匠、饼儿匠等。
解放后,经过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察右后旗以公私合营的方法,把铁匠、木匠、毛毛匠等手工业个体户组织起来,先后成立起铁业社、木业社、白皮社、黑皮社、综合服务社等手工业合作社(组)。其中铁业社、木业社、白皮社、黑皮社规模较大,在手工业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954年9月,在土牧尔台成立了铁业、木业两个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955年,两个生产合作小组过渡为生产合作社,并从老土牧尔台(今新建村)搬迁到旗府所在地土牧尔台镇(黄家村)。厂区规划建设在黄家村东北,铁路给水所南,东西约100米,南北约200米,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左右。1958年8月,铁业、木业与乌兰哈达翻砂社合并成立了察右后旗联合机械厂。1961年,三个合作社分家,把原来的一个厂区一分为二,从中砌起一道院墙,院南为察右后旗木器厂,厂长孟明;院北为察右后旗机械厂(包括乌兰哈达翻砂社),厂长谢林。孟明和谢林,是土牧尔台木业、铁业任职时间最长的两位老厂长,曾对察右后旗手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不但在职工中有一定的威信,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土牧尔台镇曾流传有“孟明谢林最有名,铁木业社创始人,工人中间有威信,企业发展数头功”。厂里行政人员安排得少而精,一般是党支部书记、厂长、会计、出纳、业务员、采购员;工勤人员一般是炊事员、警卫员(下夜)、车倌。行政人员不但业务熟悉、而且专业过硬,技术工人80%以上来自丰镇县隆盛庄。
察右后旗铁业社设有锻工车间、翻砂车间、黑白铁车间(1961年划出成立五金厂)、自行车修理车间(1961年划出成立服务部)、发电车间(1962年单独成立发电厂)。
锻工车间是全厂的主体生产车间,车间比普通车间要高出一半,其主要是为了散热。车间有8盘烘炉,打铁工具主要是风匣、铁砧(尖头铁砧)、铁锤(手锤、大锤)、铁钳等。每盘烘炉有2~3名工人,其中一人掌手锤、看火候以及最后铁毛坯打制成形,一人掌大锤,一人拉风匣,也有连拉风匣打大锤。掌握手锤一般是技工,在铁器成形过程中,一手拿铁钳上下翻铁,一手拿手锤指挥大锤,打铁的声音“叮叮!当!叮叮!当!”。叮叮!是手锤的声音,当!是大锤的声音。铁匠的风匣比家庭用的风匣要大,而且也沉重,拉起来很费劲。拉风匣之外还得掌握好火候,有些较小的铁器,如针锥子、马掌钉等,火候太大就会化成铁水流到炉灰窝,人们常说的“漏柜了”,指得就是这个意思。有时两块铁需要连接,火候就至关重要了,不然,除了连接不好还会留下缝道。掌大锤,是协助师傅把用来制作铁器的被炉火烧熟了的铁毛坯打成所需的形状,大锤要准确地配合手锤,手锤打在那里就跟着敲打在那里,这个叫“跟锤”,在最后成形阶段就没有他的事了。铁匠不同于其他手艺,人常说“铁匠为人一阵阵,木匠为人半个工”,铁匠打一把针锥子,只需一袋烟的功夫;木匠做一个小板凳,最低也得半个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铁匠是一个古老的职业,素有“铁匠翻了手,养活十五口”的俗语。技术好的铁匠,人们一般不呼其名,直接称X铁。
钉马掌(也称挂掌)起源于春秋战国并延续至今。在钉马掌的场地,竖着一个像体育器械双杠一样的木头架子,比马略高略宽。操作工具有马掌锤、马掌钳、起掌勾、边铲、掌锉等。挂掌时把马栓在木头架子的中间,抬起马蹄放在一个小凳子上,先剔下原来的旧马掌,然后用铲刀修理平整马蹄,用特制的钉子,把U 形马掌钉在蹄子上就好了。这样可以使马、驴、骡蹄子耐磨且不易受伤,起到保护的作用。经常使用(拉车、耕地)的役牛也钉掌,牛一般温顺,先用绳子绊腿放到,一个人骑在牛脖子上拍着牛眼睛,另一个人钉掌。牛掌的形状很像表演山东快书手里的那副鸳鸯板。牛生来性慢,所以牛掌要比马掌使用的时间长一些。
铁匠烘炉烧铁用焦炭,也叫“蓝炭”,是锻工的主要原料,早期都由铁匠自己烧。用大块原煤垒成像小山一样的包,中间空心加木材引燃,待大烟过后,外用泥封。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五六十年代,铁业社生产的铁器主要有锄头、镰刀、铁锹、抓子、耙齿、担杖勾、泥页、铁绳索、门铧子、马嚼、锤头、拐枕、菜刀、剪刀、火铲、铁勺、炉勾、马掌等生产生活用具。
翻砂车间也叫铸造车间,是铁业产品生产的主要车间。锻工使用熟铁,铸造冶炼生铁。生产工具主要是砂土、模具、化铁炉、鼓风机、手勺等。生产用的圆形化铁炉,高约1.8米,直径约1~1.2米,下端有铁水锅,锅边设有铁水流槽,倾斜后铁水可流淌出来。炉里什么火候可以出铁水,由掌铁勺的师傅掌握。达到炉火纯青地步时,师傅喊令,两个助手用两条硬木棍将熔炉倾斜,炽红的铁液从炉嘴流入手勺里,随即灌进砂坯模具中。冷却后出土,就成为一只只铸铁器件的成品了,残次品可再回炉。早期的铸造简单,铸件不大,只是一些日常农用和家用的犁铧、犁面、铁锅、空儿锅、饼铛、火炉、铁钵、炉盘、炉底、灶火门、炉灰窝、炉条等。
1962年,从隆盛庄聘请来铸造师傅王风山,开始铸造复杂的、体积较大的铸件。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铸造出新式火炉,漏灰坑底呈凹面,炉膛前有炉眼,炉盘为正方形带花边,上面套2~3个炉圈,可放大小不同的铁锅、铜锅、水壶、花儿鏊子等炊具,炉膛后的拐弯,连同炉腿、方炉盘铸成整体,一次浇铸成形。这种火炉造型美观、蓄火、节煤,深受人们的欢迎,投放市场后销路很好。有的干净人家用麻团蘸素油、墨汁,把方炉盘擦得黑油亮,甚是好看。其后,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改造,铸造工艺不断提高,成功地铸造出榨油机机架、电动机外壳等较大的铸件。
黑白铁车间也叫钣金车间,大部分工人来自过去的糊瓶匠、铜匠。生产工具主要有压剪、铁皮剪、工作架、木槌、卷边锤、划线器、火烙铁、焊锡、镪水、松香、火炉、风匣等。五六十年代,由于塑料、不锈钢还没有普及,居民家庭一般离不开黑白铁制品,产品主要有炉筒子、拐弯、水桶、水瓢、水壶、麻油桶、铁簸箕、洗衣盆、油漏子、酒提子、刀擦子等用具。1961年,黑白铁车间从机械厂划出,单独成立小五金厂,后改称工具厂。
自行车修理车间设在厂区内,给修理服务带来诸多不便,与机械制造也不是一个行业,故于1961年划出,与其他服务行业合并成立了手工业综合服务部,内设自行车修理、补轮胎、裁缝、纺织、修表、镶牙、刻字等服务行业。
发电车间是在1961年机械厂单设后建立的,发电量仅供厂内使用。1962年6月,与地方国营发电所合并成立察右后旗发电厂,厂址还在机械厂院内,孟明任厂长。发电设备为德国产100马力柴油机配置80千瓦发电机组。白天,发电供应机械厂和木器厂生产用电,晚上12点前供应土牧尔台镇南片居民照明用电。到1965年,又增加了3台柴油发电机组。主机功率235马力,发电机输出功率180千瓦,年发电量增加到48万千瓦时。
1968年以后,察右后旗机械厂技术革新车间陆续研制成功榨油机、电动机等新产品。1978年以后,厂内技术骨干赵文魁、王智、刘顺香组成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糖菜籽种破碎机和籽种包肥衣机,这两台机器曾在全国农机展览会展出,并荣获了国家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和个人先进奖。1998年在企业转制中,察右后旗机械厂由集体企业转为民营企业。
1961年,木器行业从合作机械厂划出,成立察右后旗木业社,时有工人70人,设有木工车间、油工车间、笼箩车间、大锯车间、革新车间,1964年设立医疗室。
木业社从1954年成立到1969年企业转产生产丝钉,前后不过15年的时间,但它的影响很大,人们对它的记忆也深。在五六十年代,木业社在土牧尔台镇算得上是大企业,原料多、职工多、产品种类也多。整个厂区圆木、方木、板材、檩材、椽材、杂材以及下脚料,堆着像小山一样。天气好的时候,工人们都在院里干活,大锯声、推刨声、斧头声交织起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那时的活多得干不完,工人们常年是忙的;厂里专门拴起单套马车,拉走了产品,拉回了原料,没有消闲的时候;油工车间有时还得加班延时,油出的产品摆满了车间,有时还得往院外摆放。生产过程中的锯末、刨花和下脚料,除锯末熏窖利用外,其余职工家庭可当引火柴免费使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消防设备,厂区到处是易燃的木材,由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至企业转产没有发生过火灾事故。
厂内锅炉房常年有开水,警卫传达室固定有专人,建有文化娱乐室,配备有电唱机以及乐器、象棋、扑克等娱乐工具;设置有职工宿舍、食堂,解决了外地职工的食宿。每年一次社成立纪念日,全厂放假一天,举行贺社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要组织玩艺儿队,一直活动到正月十六日。土牧尔台镇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木业社的工人大都来自丰镇县隆盛庄,他们把当地闹社火、四月八奶奶庙的民间艺术活动随人带到异地,具有一定的名气。所有这些,在当时的年代里,工人能有这样的工作环境就算不错了。
木工车间是木业社的主体车间,社里给每个木工配备工作台(楞板)1副,工具箱1个,生产工具是自己的,主要有锯(横锯、大锯、小锯、踅锯、手锯、鸡尾锯、弓锯)、推刨(净面刨、对缝刨、滚刨、圆刨、二虎头刨)、凿子(平口凿、斜口凿、半圆凿)、斧子(单刃斧、双刃斧)、锛子、边铲、羊角锤、老虎钳、手钻、木锉、墨斗、胶锅子、磨石、木折尺、方尺、线溜子等。
木器产品在制作前,原材料都要进行熏烤,熏烤过的木料不再变形。厂区建有熏窖,在地下挖一个长约15米、宽约5米、高约2米的大坑,顶部覆盖,留3~6个烟囱排烟气。窖里用钢轨做支架,上面垛木料,料与料之间留10公分左右的间隙,下面用锯沫做燃料,熏烤时间大约10天左右即可出窖。凡是购进的木材原料(圆木要拉成板材)都要进窖熏烤。
车间分生产小组,每月的生产任务下达生产小组,按照产品规格和生产数量由配料车间配料,生产出的产品由车间交到保管员手中进库。木器品不但与工业和农业有关,而且与人民群众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犁、耙、耧、扇车、手推车、马车上棚、学生桌凳、办公桌椅、柜(单揭柜、双揭柜、马倌儿柜、炕柜、碗柜)、饭桌、风匣、案板、锅盖、单人床、双人床、骨牌凳、门、窗、棺材等,产品不但在当地销售,还销往周边各旗县。
1960年以后,木制产品增加了马鞍、陶脑顶、乌尼杆、蒙古桌、柜等民族用品。民族木制用品大多销往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镶黄旗等地。为了保证马鞍生产,厂里专门派出木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民族木器厂学习制作马鞍的生产工艺,学成之后组建起马鞍生产车间,开始制作马鞍并批量生产。马鞍技术质量要求高,搭在马背上平稳,马跑震动不滑鞍、不打马脊梁。
马鞍子看似简单,但是制作工艺却很繁杂,因用锛子砍制,所以也叫“砍马鞍”。工具主要有手锛、锯、刨、锉等,砍制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型号的手锛。好的砍马鞍手竟能用锛子嗑瓜子,这确有其事。马鞍子有4种样式:元宝鞍、哈达哈鞍、大三元鞍和小三元鞍。元宝鞍做出来像个元宝样,这种鞍子非常普遍。当时,土牧尔台木业社主要生产元宝鞍。马鞍成形后,不加装饰称之为“光马鞍”;经过油漆、配以压条、备有鞍韂、马蹬称之为“全马鞍”;马鞍经过油漆,雕刻吉祥的花纹,银条包边,这就是“雕花的马鞍”。马鞍原料用直径30公分的桦元木做主体,桦木材质结构细腻柔和,切面光滑,富有弹性,加工性能、油漆和胶合性能好。制作前要入烤窑熏烤一周,烘干后的桦木不走形。
出窖后砍成鞍片雏形,然后用水胶、木钉把鞍片固定在马鞍主体架上,待干后再做精工细雕,依次为锯、砍、磨等多道工序。60年代,每年产量在500具左右,后因原料供应困难,市场需求量逐年减少,这项产品也就不再生产。
陶脑是蒙古包的顶子,它圆而如轮,凸而似锅,既可通气又可采光。陶脑制作工艺很复杂,一般多用落松或榆木。陶脑主体制成以后,在它的边缘用皮绳固定一圈连接乌尼杆的部件,这个部件像人形一样,长20公分左右,下部开一个小孔,用于连接乌尼杆,整个形状犹如一把打开的雨伞。乌尼杆的长度是套脑直径的1.5倍,其长短粗细要整齐划一,浑圆光滑,木质要求和陶脑一样。乌尼杆的上端一节为方形,插入陶脑的方形插口内,其余为圆形,下与哈那(类似蒙古包墙体结构,具有伸缩性,调节蒙古包的高低)连接。
木工以级别论技术高低,除学徒工外,木工级别有1~6级,级别越高技术也就越好。其时,技术好的木工有邓官龙、高连奎(机械厂模型工)、高喜和、高进财、席茂等,他们的技术较全面,对出的缝道严实,不存在开裂;锯出的卯榫连接牢固,不存在松动。有些木工技术也很好,就是不全面,而是在某一方面有其特长。其时,就有李成虎的风匣、马尚山的车上棚、任官印的马鞍子、仝庆叶的棺材等说法。木匠也和铁匠一样,做的年长了,人们一般不呼其名,只称X木匠。
鼓风机在家庭没有普及前,风匣是必备的主要炊具之一。制作风匣工艺复杂,用料也多,一般选用较硬耐磨的榆木或桦木,鸡毛、缝口绳、白蜡、铁或铜皮等。六堵风箱板对缝要严密,合套时开卯要密,上下箱板要找平座胶,保证箱体不漏气,箱体制成后,要用微火加热,均匀地涂一层白蜡,减少猫儿头(制风的主要部件)与箱体的摩擦力,拉起来省力;巧舌选用铜皮,在出风口边钉两枚小钉,风匣一拉一推便有了清脆的声音;两根背杆与背杆孔间隙要适中,以免背杆在运行中摇晃;背杆下面的风口小板与箱板要严密,不然风力不强;猫儿头扎鸡毛时要匀称,紧固时缝口绳松紧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与箱体严密接触,造成大的风量。风匣背杆孔前后都有,出风口左右也留,顶部还有一块活插板,可根据锅台不同位置左右调换风匣。同样是风匣,好手艺做出的风匣具有风力大、声音脆、不沉重、省力气等优点。
棺材制作也有很多讲究,各地棺材的形式不同,按其厚度分薄皮棺材、一般棺材和寿材。薄皮棺材也叫寸材,厚度在一寸左右,做工比较粗糙,不开八吊儿卯,用铁钉组合,也叫“狗碰头”棺材。一般棺材厚度在1.5~2寸左右,用八吊儿卯组合,材内不做七星幅面。寿材在当地来说是比较讲究的,老人在70岁健在时就做好了自己的寿材。寿材厚度一般在6寸以上,用八吊儿卯组合,前后火焰板用水胶粘合,全材无一铁钉。材内上面有一木框,在材帮凿开的槽内放置,与材帮最上面平行,下边有一块与材底大小一样的底板,上面钻类似北斗星的七个孔,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七星幅面”棺材。说是有一人买棺材,进了棺材铺问老板,“哪个棺材好?”老板说“价钱高的好,睡进去舒服”,买者又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大小行不行?”老板说“躺进去试试不就知道了”。究竟什么棺材好,这不是活人去体验的东西,但是质量好坏总是有区别的。
油工车间主要是对木制品进行美化和修饰,是木制品最后一道工序。油工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各种规格的漆刷、油灰刀、砂纸等,原料主要是调和漆、亮油和滑石粉。对此工种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把白茬木制品的坑洼处用油灰抹平,晾干后用砂纸磨平上油即可。我们常说的画匠也在油工的范畴之内,技术好的师傅集油、裱、画、纸扎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画匠。
笼箩车间主要制作笼屉、净箅子、箩子以及旧笼箩的修理,工具主要有小锯、推刨、手拉钻、手箍、圆片刀等。笼箩原料柳木薄板圆框、竹子、藤线当地不生产,全部从外地购买。过去,箩底网由箩儿匠自己用马尾织,自从有了尼纶、塑料以后,马尾网淘汰了,这门儿手艺也就失传了。箩儿匠不同于其他行业,对技术要求并不高,做得年长了,活儿也就精练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炊具也有了很大改进,传统的木制笼屉不再是家庭的必备品,箩儿匠也越来越少见了。但与金属炊具相比,传统笼屉还是具有很多优点的,它完全是用天然的木、竹、藤条等拴扎,蒸东西透气匀,所以做出的食品味道纯正,有种独特的香气,所以木制笼屉一下还绝迹不了。
大锯车间是全厂劳动强度最大,但也是工资最高的一个车间。大锯工一般没有什么手艺,一条2米长的钢片锯,一个墨斗就是他们的工具。大锯车间一般为开敞式,在地下挖一个长7米、宽5米、深2米左右的大坑,上面用长方木做架梁,圆木滚上去以后,用马铧固定,打好线以后,一个在梁上、一个在坑底开锯。每锯一节,钉一木楔,并逐步向前推进,为的是不夹锯。大锯工夏天挥汗如雨,冬天饱受风寒,工作环境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1964年,厂里针对职工经常发生的外伤包扎、换药以及小病诊断、配药的实际情况,从油工车间选派了略懂医道的温津和油工阎福茂组建起职工医疗室,内设主治医师室、处置室、药房、病房、库房等。随着医疗室的名气渐增,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除本旗外,周边各旗县以及锡林郭勒盟各旗县、河北省尚义、康保等县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医疗室每天车水马龙,比旗医院还热闹。于是就有了“天津北京,不如温津”的这一说法,并在当地广泛地流传。
革新车间是在“大跃进”年代建立起来的,初期只有邓官龙一个人。在一无图纸、二无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他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先后研制成功木旋床、带锯机、圆锯机、电刨、钻床、开卯机、磨刃机等木工机械,尤其是电锯和电刨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木工从手工劳动过渡到半机械化劳动。
1970年10月,就在木业转产的关键时候,化德县钨矿邹国正调任该厂厂长,张玉财任党支部书记。两位新领导对技术革新工作十分重视,把木工车间的刘孝忠、孙文科、孟玉柱、任官印充实到技术革新车间,这几个技术能手在车间主任邓官龙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先后研制成功拔丝机、制钉机、对焊机、盘条滚头机、酸洗箱等拔丝制钉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中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到14个品种。同时,还研制成功了秋皮钉制钉机,生产各种规格的元钉和秋皮钉,被列入国家计划,由乌兰察布盟五金站包销。经过两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企业生产秩序和产品重量基本趋于稳定,企业不但实现了转产,而且全体职工也顺利转行,企业从此更名为察右后旗丝钉厂。
企业成功转产,首先归功于技术革新小组,其中邓官龙是最大的功臣,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给了他很高的荣誉。1973年,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并被推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他作为察右后旗的工人代表,随同旗委书记云德胜专程到北京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
1979年,元钉不再包销,加之企业管理不善,连年出现亏损。为了扩大生产就业门路,增加企业收入,企业先后还组建起制锉厂、纸箱厂。1984年纸箱厂划出,单独设立包装厂。1998年,察右后旗丝钉厂最终未能走出困境,在企业转制中宣告倒闭。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 2025 SOUTHEAST ASIA SUB-EXHIBITION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5年9月3-5日(三天) 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实达城会展中心(SCCC...
2025-07-03 16:25:30
核心摘要: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 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高端化、智能化、...
2025-05-19 11:21:21
2025年5月15日上午9时40分,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展会规模达30万平方米,全球1806家参展企业齐聚一堂,集中展示工程机械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1000余名全球行业领袖、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及国际采购商共同参会,见证这一国际工程机械领域的年度盛事。...
2025-05-16 08:31:29
日立建机参展的首台设备——ZX900LCH-6A矿山液压挖掘机。抵达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的卡特彼勒挖掘机。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讯(记者 彭超)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开幕。还有一周的时间,国内外品牌相继进驻场馆布展。5月8日,日本日立建机、美国卡特彼勒两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参展设备进驻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2025-05-10 11:48:38
4月3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启幕。当天,装载三一集团蓝色电动装载机的运输车辆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也是第二家正式布展企业。据悉,三一集团将携旗下18个事业部和子公司、72件套设备(含58台主机)震撼登场,以10089平米的超大展位,全面展现三一的高...
2025-05-06 20:27:36
2025年4月30日,湖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定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镇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展会筹备情况:本届展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为主题,预计吸引全球1650家参展企...
2025-05-06 20:27:07
5月,世界的目光将聚焦长沙。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月29日,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联重科的首批百吨设备进场,展会进入布展时间。上午9时30分,装载着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平板车缓缓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荧光绿的漆面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这些设...
2025-04-30 09:19:07
当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聚光灯再次投向湘江之畔,2025CICEE《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电子会刊第二期正式发布。继首期会刊创下超192万次阅读的行业纪录后,本期会刊汇聚183家全球领军企业,以尖端技术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续写“工程机械之都”的传奇篇章。01硬核生态:解码产...
2025-04-30 09:15:38
5月15日,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2025 CICEE)即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届时,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600家参展商,将在3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陈列超2万件展品,涵盖工程机械全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目前,众多展商已蓄势待发,期待在这个推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交流与合作的超级平台上一展风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华丽启幕。作为一颗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机械展会之林,长沙展在规模之宏大、观众之众多、世界50强企业参展数量之多及影响力之广上,已可与全球三大工程机械展并驾齐驱,共绘辉煌。展会前夕,我们有幸专访了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制砂楼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筛网、筛机配件
主营:振动电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制砂机、筛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