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最后一炉钢水。
王忠鹤与老照片里的自己“重逢”。
精神饱满的女工。
工人们业余时间在打篮球。
人是铁饭是钢。
核心提示
4月23日,在铁西区奉天工场一间老厂房改造成的展厅里,百余张拍摄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黑白照片静立于砖墙上,记录着“中国重型机械工业摇篮”——沈阳重型机器厂的历史与辉煌,讲述着2万多名厂工在那火红年代的生产与生活。
搜集整理这些老照片的杨德文,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是在他参与策划下,才有了这次“熔铸工业记忆撩动城市脉搏暨难忘的记忆·我的老工厂”工业主题摄影展,本次展览将免费向市民开放至5月10日。
当年的老工友们闻讯纷纷赶来观看,在一张张老照片前驻足、流连。随着他们的回忆和讲述,我们走近了为中国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件件“大国重器”,也走近了在奔腾年代中燃烧青春的一个个平凡个体,就像电影里的“李焕英”“贾文田”“王光林”……
1无言立丰碑
党的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员代表,炼钢工人杨洪言;全国“刀具大王”金福长;全国劳动模范陈富文……在展厅入口处的照片墙上,罗列着曾赫赫有名的老沈重人。
“金福长旁边的这个人就是我,还像不像?”王忠鹤指着照片上那个年轻的小伙儿问记者,表情难掩激动。“那是1974年吧,我才22岁,是名钳工。旁边的杨鸣杰、高焕美、徐存富,是天车工、油工、车工。金福长在给我们这些年轻工人传授刀具知识。多硬的钢,用他手里拿的这个刀具都能给‘车’成丝!”
刚刚步入古稀之年的杨德文,是1968年知青,1971年入厂,直到退休,干过工人,也当过宣传员。伴着一张张照片,解读沈重的历史和人物,他如数家珍。
沈重是新中国第一个重型机械制造厂。在中国工业史上,贡献了第一炉钢、第一台5吨蒸汽锤、第一台2500吨锻造水压机、第一台矿用球磨机、第一台12500吨卧式挤压机等等上百个“第一”,87项自行设计、制造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劳模、大国工匠。
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映后,有人疑问:里面的胜利化工厂,明明在湖北襄樊,为啥工人都讲东北话?这不是为了喜剧效果,而是真实的情景再现。从“一五”开始到“三线建设”,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工业摇篮”,持续向全国各地援建输出。“李焕英”所在的胜利化工厂,就是辽宁庆阳化工有限公司包建的。可以说,东北话就是通用的“厂话”。
上世纪50年代,沈重先后援建“一重”“二重”。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沈重,国内先后建立7家重型机械企业,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和工人技师的人员班底,清一色出自沈重,国家工业“黄埔军校”名副其实。而支撑人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力量,也源自同一个中国梦: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工业强大起来。
2钢火炼精神
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繁重的劳作不仅没有消颓人们的意志,反而激发了无穷干劲,凝聚起集体的精神意志。
“1974年6月初,工厂提出了‘大干苦干铁干没完,坚决完成生产任务’的口号,职工们加班加点吃住在厂,机床24小时不停运转。”陈雷站在自己47年前拍摄的照片前陷入回忆,当时他作为沈重工会的一名专职摄影师,被这火热场面所感动,背起相机走进车间,拍下了工人们在双头车上精心加工破碎机滚筒的繁忙场面。
那时候的沈重,从炼钢、铸钢、锻压、热处理到机加工,一条龙生产。72岁的郑学清在一张炼钢车间劳动场景的老照片前回忆道:“我就是炼钢车间的,一干就是八年。一个炼钢车间1300多人,一个铸钢车间1600多人,在高温、噪音、粉尘中工作。1月份外面天寒地冻的时候,后背要打电扇,不然人受不了,但没人叫苦。”
而老职工蒋玉昆记忆最深刻的,则是一张大家在“捡破烂”的老照片。“最左边这位老师傅我十分熟悉,他是沈重厂人人都知晓的‘红管家’滕以考。他是一名天车工,也是共产党员。那时候生产物资匮乏,他带着老工人和青年突击队,每天利用工余和业余时间,推着大板车‘捡破烂’,回收废钢铁,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爱厂如家,为国家为企业做贡献,就是时代精神!”蒋玉昆深情地说。为了给厂里节省开支,工人们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制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甚至吊件的钢丝绳都自己加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这么多生产场面宏大、人物济济的老照片中,杨德文偏爱一幅人物特写。那是一名普通的女电焊工,一手拿着面罩,一手握着焊钳,脸上笑容灿烂。“你看她身上的衣服补丁撂补丁,可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快乐,那是怎么摆拍都摆不出来、装不出来的。为啥不换身工作服?有,但舍不得穿,要上下班路上才穿。”在杨德文看来,物质丰富与精神满足并不一定挂钩。
3那些“李焕英”
黑白照片定格着一个瞬间,就仿佛是从电影《你好,李焕英》里走出来的画面:在工厂的排球场上,穿着白衬衫、工装背带裤的女工站成一排,年轻的脸庞上是饱满的精气神,头戴解放帽的工友们围作一圈,还有的从车间楼房的窗子里探出身来观看。
“这是厂里的宣传队在表演节目。”照片前,当时也是那么年轻的马淑云、张军和郭秀英,如今已经当上了奶奶。
她们仨都是1970年进厂,十七八岁的年纪。马淑云和张军是车工,还是同一个车床上工作的“一副架”,郭秀英是一名刨工,做的都是又苦又累的工作。
“那时候三班倒,半夜12点一个班,早上8点一个班,下午4点一个班。干起活来,根本不知道累。工厂一发号召,咱就往前冲、抢着干,一定要超额完成任务!”
“厂里有句话,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也能干!工作不分男女,干一样的活,任务量也一样。碗口粗、一米多长的铁棍子,几十斤重,自己往车床上抱,加工完了再往下抱,抱不动就硬扛,一晚上加工十多根。不仅跟男工一样,还要比男工干得更快更好!”
“不管怎么辛苦,大家都争先恐后,没有双休,就一个礼拜天,都主动来加班。年轻人你追我赶,别人早上5点来,那我就4点半来!就是要强,就是有这个干劲和精神!”
“我们入厂时工资一个月17块9,三年后转正变成32块6。没有钱,大家过得都不宽裕,但精神上特别容易满足。”
……
三位“李焕英”表情轻松地回忆着过去,却让听者肃然起敬。
一张女工在工人宿舍里抱着孩子生炉子的照片,勾起了她们关于家庭的集体回忆。“现在有保姆、有月嫂,那时候啥都没有,家家孩子都自己带。冬天抱着孩子打煤坯、烧煤球,时常发生小孩没抱住掉下来被烫到的糗事儿。”马淑云感慨道。
坚强乐观、勤劳朴实、独立自强,这些宝贵的品质,使得外表柔弱的她们在什么年代都闪闪发光。就如同照片上她们穿的工装背带裤,时下又成了最流行的款式。
“那时都得把衣服掖进去,因为万一衣角搅进机器里,连人就带进去了!还有大辫子,也得严严实实地掖进帽子,有一绺不小心卷进机器,半边头皮都能扯掉。所以,厂里天天都在宣传安全生产……”只要起个头,谈起从前,她们就有说不完的话。
4一个“小社会”
摄影展有个照片区,专门展示着当年的厂区生活。沈重最多时有职工2.5万余人,自成一个小社会。厂里有自己的托儿所、子弟小学、中学,有自己的医院和住院部,一般的手术都能做。数不清多少人在这里出生、长大,夫妻档、几代人都在厂里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很普遍,有的一家八口都是沈重人。
工厂大院里,也走出了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人才,高级技术人才自不必说,还有小有名气的画家、摄影师、记者、诗人、作家,也有深谙工业、对工人群体抱有深厚情感的省市各级领导干部。
正值周六,在老照片中徜徉的,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两个“00后”大学生结伴观展,跟老照片合影留念。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在辽宁大学读建筑专业,对老工厂、老建筑很感兴趣,所以专门来看展。
老厂早已搬迁、改制,而遗留下来的东西还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正如杨德文在摄影展后记中所写:
工厂没有了,但是与工厂有关的记忆没有消失,工人们对工厂怀有的特殊情感没有消失。透过每幅照片,经历过的人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能感受到父辈们辛勤劳动的氛围,那么的朴实,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令人感动。
5最后一炉钢
在展区最小一处隔间里悬挂的十余张照片,是摄影展唯一彩色的部分。记录的画面是,51岁的老电炉在履行最后使命,炼就此生最后一炉钢水——时间定格在2009年5月18日。这一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也是沈重搬迁的日子。央视选中这里进行了直播,蕴含深意。
上午10时,5吨电弧炉开始炼制最后一炉钢水。
12时43分,天车吊着钢水包移至电炉,工人们准确地将钢水倒入钢水包中,钢花四溅……化验工抽取了最后一次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最后一件作品依然品质优良,钢水成色合格。
12时48分,天车缓缓移动,钢水包与浇铸管道对接,浇铸正式开始。1700摄氏度的钢水汩汩流入钢模具中,浇铸出最后一件作品——“铁西NHI北方重工”9个大字。围观的人们仿佛被耀目的火焰刺痛,背过身去擦拭双眼。
12时50分,18响礼炮响起,沈重开始正式搬迁。
如今,工厂原址已改造成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沈重也早已并入了北方重工集团。而在沈阳人心中,“沈重”仍重,烈焰不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叶青文并摄(或翻拍)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 2025 SOUTHEAST ASIA SUB-EXHIBITION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5年9月3-5日(三天) 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实达城会展中心(SCCC...
2025-07-03 16:25:30
核心摘要: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 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高端化、智能化、...
2025-05-19 11:21:21
2025年5月15日上午9时40分,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展会规模达30万平方米,全球1806家参展企业齐聚一堂,集中展示工程机械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1000余名全球行业领袖、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及国际采购商共同参会,见证这一国际工程机械领域的年度盛事。...
2025-05-16 08:31:29
日立建机参展的首台设备——ZX900LCH-6A矿山液压挖掘机。抵达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的卡特彼勒挖掘机。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讯(记者 彭超)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开幕。还有一周的时间,国内外品牌相继进驻场馆布展。5月8日,日本日立建机、美国卡特彼勒两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参展设备进驻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2025-05-10 11:48:38
4月3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启幕。当天,装载三一集团蓝色电动装载机的运输车辆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也是第二家正式布展企业。据悉,三一集团将携旗下18个事业部和子公司、72件套设备(含58台主机)震撼登场,以10089平米的超大展位,全面展现三一的高...
2025-05-06 20:27:36
2025年4月30日,湖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定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镇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展会筹备情况:本届展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为主题,预计吸引全球1650家参展企...
2025-05-06 20:27:07
5月,世界的目光将聚焦长沙。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月29日,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联重科的首批百吨设备进场,展会进入布展时间。上午9时30分,装载着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平板车缓缓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荧光绿的漆面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这些设...
2025-04-30 09:19:07
当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聚光灯再次投向湘江之畔,2025CICEE《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电子会刊第二期正式发布。继首期会刊创下超192万次阅读的行业纪录后,本期会刊汇聚183家全球领军企业,以尖端技术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续写“工程机械之都”的传奇篇章。01硬核生态:解码产...
2025-04-30 09:15:38
5月15日,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2025 CICEE)即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届时,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600家参展商,将在3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陈列超2万件展品,涵盖工程机械全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目前,众多展商已蓄势待发,期待在这个推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交流与合作的超级平台上一展风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华丽启幕。作为一颗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机械展会之林,长沙展在规模之宏大、观众之众多、世界50强企业参展数量之多及影响力之广上,已可与全球三大工程机械展并驾齐驱,共绘辉煌。展会前夕,我们有幸专访了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制砂楼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筛网、筛机配件
主营:振动电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制砂机、筛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