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宏富花岗岩制砂机的简单介绍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的简单介绍

来源:互联网 2022-01-23 05:16:36

茂名,广东省地级市。位于中国南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辖茂南区、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设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茂名水东湾新城三个经济功能区。 全市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1427.63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茂名市常住人口为6174050人。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的交会处 。茂名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形成了石油化工、农副产品、矿产资源、轻工纺织、医药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 。茂名县域经济稳步发展,位居粤东西北前列。物产丰富,是广东省农业总产值最高的地级市。 茂名是一座拥有全地形特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滨海旅游的“六点一线”、冼夫人文化旅游、美丽乡村风情游、山地运动休闲游等特色旅游板块 。茂名是“高凉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兴盛地和传承地。明清时期,高州府(今茂名地区)是粤西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茂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源地、“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7年,茂名入选“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并获评央视《魅力中国城》冠军、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 2020年茂名市生产总值为3279.31亿元,同比增长1.5%。

历史上出生的伟人名人

潘茂名

潘茂名,粤西地区俗称“潘仙”,一个被后世仙化的著名人物。 大约在西晋太熙元年(290)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出生,西晋永嘉年间(307—313)的处士。今属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人,世居浮山岭附近的山村,相传在今浮山岭半山腰的亚盘村。传说东晋宁康元年(37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黄昏时分,潘茂名逝世,享年83岁。 隋开皇十八年(598)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之名命县名,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之恩德。唐贞观八年(634)又用潘茂名之姓改南宕州(贞观六年才改高州为南宕州)为潘州。如今的茂名市名字也因之而来。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以名命名地级市,唯潘茂名一人。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最早关于潘茂名的古籍在唐代。《四库全书》的唐代《北户录》记载,“往高凉,程次青山镇。……后一岁自潘州回路,历仙虚。”唐末崔龟从图注“仙虚”云:“潘茂真人烧丹之处,南人呼巿为虚,今三日一虚。”所谓“虚”指岭南集市的称谓。

潘州的仙虚因潘茂真人烧丹得名。唐昭宗时期广州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可能最早将潘茂与潘州得名联系,今通行版本为鲁迅校勘,“潘州,昔有方士潘茂于此升仙,遂以名郡。”

北宋陵州知州乐史撰写《太平寰宇记》,属于全国地理总志。其援引《岭表录异》云:“按《岭表记》:潘州因道士潘茂升仙,遂以姓名为郡县之称。”《太平寰宇记》:“唐武德四年平岭表,于县置南宕州,后改为潘州,仍改县为茂名,以道士潘茂姓名为县也。”南宋王象之编纂《舆地纪胜》,这是南宋中期地理总志,记载茂名县得名史记——茂名县:在州西南十五里。《图经》云:县本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汉属合浦郡。

晋道士潘茂古于东山采药炼丹,于西山升仙,镇南大将军冯游请于二山间筑城,遂以道士姓名建潘州、茂名县。晋代永嘉年间偶遇道士弈棋情节在宋代《舆地纪胜》已出现。在唐宋古籍开始出现的“潘茂”潘茂古”,都是指“潘茂名”。

明清时期古籍文献关于潘茂名记载不少,明代嘉靖年间《广东通志》称,茂岭“世传潘茂炼丹其上,故名”。《大明一统名胜志》《郡县释名》都沿袭这种说法。

清代阮元监编修《广东通志》、明代万历年间曹知遇等纂修《高州府志》、清代《光绪重修茂名县志》都有潘茂名记载。

清初潘茂名被列入中国神仙系统,当时《历代神仙演义》对潘茂名记载。

清代光绪年间广西河池知州谭应祥组织人员编写《潘仙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潘茂名情况。记录潘茂名外出求学于新都、建康,拜谒求教于茅山道士张玄宾的记录。《茂名县志·人物志》《茂名县志稿》有记载。

宋代全国性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陵州知州乐史撰写)记载:“潘茂名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高力士奏取其水归朝。”

明代万历年间曹知遇等纂修《高州府志》记载:“晋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弈棋,立观久之。道士曰:子亦识此否?对曰:入犹蛇窦,出似雁行。

道士可其说。因语之曰:子顶骨贯生门,命轮齐日月,脑血未减,心影不偏,修炼则可轻举。授予黄精不死之方,遂于东山炼丹而飞升。”

《广东通志》(清代阮元监编修)对仙人潘茂名有记载。

高州挂榜岭亦称茂岭,也留有潘茂名的遗迹。清代乾隆年间《高州府志》记载:“世传潘茂名炼丹于此,草木郁茂,四时不凋。”

清代《光绪重修茂名县志·卷七人物下》记载:“潘茂名潘州人永嘉中入山二道士弈棋⋯⋯”

清代光绪年间,广西河池知州谭应祥曾组织人员编写《潘仙全书》,全书约两万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潘茂名的有关情况,现国内仅保存一册残缺孤本。

《茂名县志·人物志》记载:“潘茂名者邑之潘坡村人。晋永嘉末处士(约公元310年),莫知其生卒始末。”

《茂名县志稿》(民国编)载:“潘茂名者,邑之潘坡村人。晋永嘉末处士。”

《高州府志》和《茂名县志》均有《观山怀潘仙诗》

谯国夫人

谯国夫人(约512年-602年)即冼英,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茂名地区)人,俚人(壮族先民分支)首领。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谯国夫人(冼夫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她率领族人归附隋朝被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她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识时务,爱国爱民,因而深得后人敬重。也因此,她生前身后有多个封号。 她历经梁、陈、隋三朝, 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北史》均为她立传。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早期经历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谯国夫人(冼夫人)约522年出生于广东高凉郡山兜丁村,公元602年农历正月十八日逝世,被隋皇朝谥为“诚敬夫人”,按当时俚人习俗归葬于故里山兜之原。山兜现还保存着冼夫人的墓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隋书.列女传》(卷八十)以“谯国夫人”条目为其作传。家世代是俚(壮族先民分支)人首领,占据山东,部属有十余万家。夫人自幼贤明,多谋略,在娘家时,能够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在本乡信义卓著。越人的风俗就是爱互相攻击。夫人的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倚仗他的富强,侵略掠夺别的州县,岭表一带为他所苦。夫人多次规劝,因此别郡的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的有千余洞。梁朝大同(公元535年-公元545年)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的后裔。当初,冯弘投奔高丽的时候,派冯融的祖父冯业带着三百人过海归宋,从此留在新会。从冯业到冯融,三代是高凉太守。此时,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每次都同冯宝一起解决诉讼问题,首领中有犯法的,即使是亲族,也没有使其逃逸的。自此,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俚人大首领。她的家族在秦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已世为南越俚人首领,统领着南越俚人部落。梁朝时,冼夫人在幼小时就世袭当了大首领(她的家族推行女性世袭首领制度)。冼夫人贤明统率本部落民众,引导他们多做好事、善事。尤其是制止了时任南梁州刺史的大哥冼挺持枪侵略掠夺邻近州县的行为,改变了越人部落爱互相攻击的风俗,从而改变了部落之间、部落与官府之间争战不断、“岭表苦之”的混乱局面。冼夫人以其能行军用师、筹略超群、信义卓著而德威遍布,镇服了南越的各个部落。南海沿海地区(古代包括越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岛共千多个部落归附在她的统领下。其时,冼夫人已是统领“部落十余万家”的贤明大首领。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时任罗州刺史的冯融,知道了冼夫人是贤明的俚人大首领,全力促成其时任高凉太守儿子冯宝与冼夫人的“汉俚”联姻。岭南地区在冼夫人与冯宝的“南越大首领”和“朝廷地方长官”的双重管制下,“政令有序”,改变了岭南地区梁朝以前官府“号令不行”的局面。冼夫人大力推行中原文明,教导俚人“使从民礼”。自此,冼夫人带领俚人这自东汉就一直雄踞于南越最大的本土族系,逐渐融合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中,推动了岭南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梁武帝大通2年(528年),梁朝在岭南设置高州、罗州以加强对岭南的管治,冼夫人值此时势,以岭南大首领的身份上书朝廷提出在海南岛设置崖州,梁皇朝准予。冼夫人将自汉代脱离了中央王权586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收归国家管理,并在海南岛恢复郡县制,大力推行教育和发展生产,为唐宋以后对南海诸岛的大管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开拓、保驾护航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梁朝时期,“侯景之乱”期间,高州(州治在今阳江白沙)刺史李迁仕响应侯景作乱。冼夫人足智多谋,联合陈霸先平了乱,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并英明地全力支持陈霸先北上参与平息“侯景之乱”,成就陈霸先干了一番影响后世的大事业。梁、陈朝更替之际,冯宝逝世,岭南地区形势大乱,冼夫人以强大的力量,怀集百越,确保了岭南地区的和平稳定。 陈朝初,仍为岭南大首领的冼夫人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领岭南诸首领到丹阳(今南京)向陈霸先皇帝表示效忠,冯仆即被任命为阳春太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并以冯仆为人质,胁迫冼夫人一起作乱。冼夫人却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冼夫人统领百越酋长联合陈朝将领章昭达平息了该动乱。陈朝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为刺史级别。陈朝国亡时,岭南数郡共奉冼夫人为“圣母”,以求保境安民。

隋朝刚建立时还未能统一岭南。冼夫人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领岭南和平归顺隋王朝,推动了中国再次实现大一统。为此隋王朝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不久,番禺首领王仲宣谋反,岭南很多地方首领响应,岭南大乱。冼夫人果断发起平乱,将因私情影响战况的孙子冯暄收入牢狱,统领孙子冯盎与隋鹿愿军会合,打败了王仲宣、斩杀了陈佛智。随后,冼夫人亲自护卫朝廷特使裴矩巡抚诸州,当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都来参谒。冼夫人命令他们统管其所属部落归顺隋朝。于是,岭南地区再次得到了安定。隋高祖惊讶赞叹冼夫人的特殊贡献,封冯盎为高州刺史,特赦放出冯暄、并封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将宋康邑授赐给冯仆妾冼氏;发诏书准许冼夫人继续开设幕府,称为“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调度指挥岭南各部落及六州的兵马,若有机急,可随宜行事。

后来,因番州总管赵讷贪虐暴政,引发了岭南地区俚、僚人叛乱。冼夫人收集赵讷的罪状后上书朝廷。朝廷法办了赵讷、并降旨委任冼夫人为大使招安抚慰岭南民众。冼夫人亲载诏书,巡抚岭南十余州。冼夫人所到的地方都一一归顺了朝廷,岭南大地又恢复安定。为此,隋高祖赐予冼夫人临振县(今海南三亚地区,而实际上是整个海南岛)作为“汤沐邑”,自主管理一千五百户。

隋朝时期,冼夫人每年都召开大会,把梁、陈、隋三朝朝廷的赐赠物品都陈列于大庭上,告诫族人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是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由此,冼夫人为茂名为普罗大众留下了永垂万世的“唯用一好 心”精神。

冼夫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南北朝,身处最蛮荒的岭南,作为俚人的一名女性,她集“忠、爱、志、慈、慧、诚、识、谦、谨、诫”于一身。历经梁、陈、隋三朝十帝,始终秉持“唯用一好心”,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坚决不独立、不称王,明识远图,心无磷缁,矢志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岭南的安定,卓越地做到了“护国佑民”,维护了珠江流域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和社会、文明进步。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除上述封建王朝的封号外,民间尊奉她为:“岭南圣母”、 “南天圣母”、“南海保护神”等。她的生平载于《二十五史》的《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等正史。

冼夫人文化在粤、桂、琼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极具感召力,目前海内外有冼夫人庙宇和纪念馆逾二千座,冼夫人成为世界历史女性中拥有最多庙宇和纪念馆的人物。国内学者称她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西方学者称她是“东方最具人格魅力的女性”。

(郑华星 戴国伟 郭安胤根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有关史料编写)

助夫平反

后遇侯景反叛梁朝,广州都督萧勃征召兵马驰援。高州刺史李迁仕占领大皋口,派人征调冯宝,冯宝想去,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能召遣太守,肯定想骗你去一同谋反。”冯宝说:“你怎么知道?”夫人说:“刺史被召援助台城,可是说自己有病不去,铸造兵器,聚集部众,然后召唤你。如果你去了,肯定会被留作人质,用来胁迫你的部众。这个意思很明显,希望你暂时不要去,静观事态发展变化。”几天后,李迁仕果然谋反,派遣主帅杜不虏率领军队侵入赣石。冯宝闻听后,急告夫人。夫人说:“平虏是一员猛将。带领军队侵入赣石,就要同官兵相抗衡,大概不能回兵。迁仕在州里,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如果你亲自去,一定有战斗,应派使者去骗他,讲一些谦卑的话,送上厚礼,说自己不敢出来,想派夫人去参拜。他们听说只顾欢喜,肯定不予防备。这样我就带领千余人,步行挑着杂物,大声谈笑去送礼,待到栅栏下,贼人一定可以消灭。”冯宝听从了夫人意见。迁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部众都挑着杂物,就没有设防,冼夫人于是突然发动攻击,大胜。迁仕逃跑,在宁都苟安。冼夫人带兵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相会,回来时对冯宝说:“陈都督非常值得敬畏,非常得民心。我看这个人一定能够剿平贼人,你应该重重赞助他。”

忠义为国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冯宝死后,岭表一带大乱。到公元558年(陈永定二年) ,夫人派她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位首领在丹阳朝见皇帝,冯仆始任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诱他一同谋反。冯仆派人回去报告夫人。夫人说:“我家做忠臣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不能因爱惜你就有负于国家。”于是发兵抵御,带领百越酋长和章昭达里应外合,欧阳纥部众溃散。冯仆因为夫人的功勋,封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赐络驷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以及旌旗与节符仪仗,同刺史的级别一样。至德(公元583年—公元587年)中,冯仆死。后遇陈国灭亡,岭南一带没有依附隋朝的,几个州都奉夫人为主,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隋派总管韦洗安抚岭外,陈将徐磴凭借南康拒守。韦洗到了岭下,徘徊不敢前行。当初,夫人把扶南犀杖献给陈主,到此时,晋王杨广拿出陈主留给夫人的信,告诉她陈国灭亡了,让他们归服,并且用兵符和犀杖作为凭证。夫人看见犀杖,确认陈国灭亡,聚集首领,整天痛哭。派她的孙子冯魂领着众人迎接韦洗,进入广州,岭南全部平定,皇上封冯魂仪同三司,册封夫人为宁康郡夫人。

安抚族人

不久,番禺人王仲宣反,将韦洸包围于州城。冼夫人派孙子冯暄率师救韦洸。不料冯暄与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平素交好,故按兵不动。冼夫人大怒,派人执拿冯暄并关进州狱。又派孙子冯盎出师,斩陈佛智,与鹿愿军会师共败王仲宣。冼夫人亲自披甲乘马,张锦伞,领彀骑,护卫朝廷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岭南又定。隋高祖对冼夫人的英勇和才略大为惊异,乃拜冯盎为高州刺史,并赦免冯暄,拜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可调动部落六州兵马。其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土著部落多有亡叛。冼夫人令长史张融上书言讷罪状。隋高祖获得赵讷贪贿证据将其法办,并降敕委命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亲载诏书,过十余州,宣述朝廷意旨,所至皆降服。隋高祖再赐冼夫人临振县汤沐邑1500户。追赠冯仆为兖州总管、平原郡公。601年,冼夫人逝世,谥为诚敬夫人。

高城冼太庙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高城冼太庙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市区文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和1992年三次重修。共四进,总进深66米、面阔13.2米,建筑面积882.39平方米。

头门为单檐歇山顶。正殿为抬梁式木结构,殿内由两行8条圆形木柱支撑主体,花岗岩柱础。以墙体分隔梢间。正间有冼夫人木雕像,次间有落地罩木雕图案装饰。大厅与前檐之间以9副吉祥图案雕花屏风相隔。从明间前边延伸出拜亭一座,拜亭转角四柱均为石质通花龙柱,其周边连续镶嵌有十二生肖石雕图案栏杆。瓦面为重檐歇山顶结构,铺迭绿色琉璃瓦;脊梁饰双龙戏珠等立体灰雕图案。

中殿次间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各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一行,碑文阴刻1万多字,内容是与冼夫人有关的传记、记事、捐题、告示等。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城冼太庙时,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同年,费孝通同志参观高州冼太庙,并亲笔题词“巾帼英风”。高城冼太庙成为人们瞻仰、缅怀冼夫人的重要场所,亦是弘扬冼夫人精神的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茂名市、高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冼夫人庙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雷州的冼夫人庙座落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英利镇英利圩中街东侧,是雷州乃至湛江地区唯一的一间祀奉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民族巾帼英雄冼夫人的庙宇。此庙始建不详,明正德九年(1514年) 重修,原建有正厅、拜亭、前厅和四周高5.5米,宽1米,长约150米的围墙,东北和西南角还建有两幢三层炮楼,总占地1500多平方米。原正厅坐北朝南,硬山顶,青石,砖瓦和杉木结构。

民国十年(1921年)曾被国民革命军以破除迷信为由而拆除神阁宝像,解放前、后一直被用作英利镇政府办公或办学校,1953年被粮管所接管,后又同租给蚕茧站和私人。直至1994年才退还庙宇的正厅、拜亭和前厅,1998年进行重修,1999年完工。至此,关闭了近80年的英利冼夫人庙重新香烟缭绕,烛光重燃,重现昔日光辉。让游客拜祭。1994年冼夫人庙被列为广东省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冯盎

冯盎(?-646年),字明达,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人。隋唐时期大臣,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授宋康县令。平定王仲宣起义,授任高州刺史,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随隋炀帝出征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割据岭南军阀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治理有方,稳定岭南局势,使得社会安宁。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受到唐太宗的夸赞。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贞观二十年(646年),去世,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家世背景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人,自称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弘的后裔。冯弘因不能忍受投降北魏,便逃往高句丽,派其子冯业带领三百人渡海归顺东晋。北燕灭亡后,冯业留在番禺(今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冯业的孙子冯融时,担任南朝梁罗州刺史。冯融的儿子冯宝,娶岭南高凉的越族大姓冼家的女儿冼夫人为妻,因而成为高凉地区越族的首领,南朝梁任命他为高凉太守。冯宝与冼夫人生子冯仆,冯仆即冯盎的父亲,石龙太守。

平定叛乱

冯盎少年时很有谋略,英勇善战。隋朝开皇年间(581年—600年),冯盎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今广东阳西)县令。

开皇十年(590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广州。 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其孙子冯暄(冯盎之兄)率军救援广州,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冼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关押在州城监狱;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率军进至南海,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广州守将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广州得以保全。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

仁寿元年(601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冯盎快马飞驰到京师,奏请朝廷出兵讨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说:“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随即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叛乱平息后,隋文帝任命冯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大业七年(611年),冯盎跟随隋炀帝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占据岭南

义宁二年(618年),隋朝灭亡,冯盎赶回岭南,集聚民众,自任首领,统率部众五万人。 不久,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地区依附割据岭南的林士弘。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广州(一作番禺)、新州(今广东新兴)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杀死原隋朝官吏,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冯盎率军打败他们。不久,冼宝彻的侄子冼智臣重新在新州集聚军众,自称首领,与冯盎对抗。冯盎率军进讨,两军刚交锋,冯盎就脱下头盔大声喊道:“你们认识我吗?”敌方军众大多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反叛者的队伍因而溃散。冯盎活捉冼宝彻、冼智臣等人,于是占据广州、苍梧(今广西梧州)、朱崖(今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的地盘,自称总管。当时,有人劝冯盎说:“隋朝已是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唐王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明公攻克平定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赵佗的九郡能相比?现今名份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冯盎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 由于冯盎治理有方,岭南局势稳定,社会安宁。

归顺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十八日,冯盎接受唐朝名将领李靖的檄文,率领部属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在冯盎的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今广东阳江)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任命冯盎之子冯智戴为春州(今广东阳春)刺史、冯智彧为东合州(今广东雷州)刺史。不久,唐高祖再改封冯盎为耿国公。

忠于朝廷

贞观元年(627年),冯盎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唐太宗李世民打算派右武卫大将军蔺暮等人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大臣魏徵劝谏说:“中原刚刚平定,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以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不宜兴师动众。”唐太宗说:“上告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怎么能说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呢?”魏徵答道:“冯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现在告发他谋反已有几年,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而不派使臣前往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唐太宗于是下令收兵。

同年十月初六日,唐太宗派遣员外散骑常侍韦叔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唐太宗说:“魏徵让我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不能不加赏。” 赐给魏徵绢帛五百匹。

去世哀荣

贞观五年(631年),冯盎进京朝见唐太宗 ,唐太宗设宴接待,赏赐给冯盎非常丰厚的物品。

不久,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唐太宗下令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先锋。当时反叛的僚民有数万人,他们据守险要之地,各路军队难以前进。冯盎手持弓弩对身边的人说:“我一次射尽此箭,胜负就已清楚。”冯盎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獠民都逃掉,冯盎于是挥兵乘胜追击,斩首一千余人。僚民叛乱平定后,唐太宗夸赞冯盎的功劳,下令派冯智戴返回岭南省亲慰问,赏赐财物不可胜数。冯盎占据的地方纵横二千里,奴婢一万多人,珍奇宝物甚多。冯盎善于为政之道,亲自查阅财务、出纳簿册文书,揭露举发隐秘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 贞观二十年(646年),冯盎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 ,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又在龙门石窟为唐玄宗造像 。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早年经历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冯名元一,长寿二年(693年)因岭南流人谋反案年幼被阉割。与同类金刚二人于圣历元年(698年)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武则天嘉赏其聪慧机敏,年幼仪美,让他在身边供奉,后因小过,被鞭打赶出。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第宅。一年后,武则天复召其入宫,隶属司宫台,官府供给粮食。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

累有功勋

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侍奉,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到唐隆年间(710年)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晋封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李隆基推重宫闱局,宦官稍称旨意者,即授正三品将军,门列肾戟仪仗,故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人,位尊宠专与高力士相同。杨思勖持节讨伐,黎、林奉命出使宣布传达,尹则掌管书院。其余孙六、韩庄、杨八、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朱光辉、郭全、边令诚等人,诸如殿头供奉、监军、入蕃、教坊、功德主当,皆为委任之职。监军则权力超过节度使,出使则令各郡惊惧退避。其郡县丰饶富饶的,宦官一到军中,则所期望的以千万钱计算,修功德所获捐款,买鸟兽所费资金,每到一处,则不止千贯,都在力士许可与否。故京城中最豪华的宅第,京畿内最好的田产、果园、池苑,宦官竟占其中一半。

权倾朝野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因而常止息于宫中,很少出外宅。至于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风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讲好话,而输诚竭力的人很多。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皆因此而获将相高位,其余职务获得者则不可胜记。肃宗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高力士在寝殿傍帘帷中休息,殿侧有一院落,其中有修炼功德之处,雕饰琢磨得璀璨夺目,极其美观精妙。高力士细心谨慎无大过失,然而宇文融以下诸人,玩弄权术互相嫉害,至扰乱朝廷法纪,都与高力士荐引有关。再者善于随机应变,观察形势气候,虽是最亲近喜爱之人,面临倾覆败亡皆不予救助。

高力士养父高延福夫妻,按定分享受供奉。岭南节度使于潘州找到其生母麦氏送至长安,高力士让两位老妇人同处高堂,美食供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高力士结拜为兄弟,麦氏去世,伯献在灵前筵间,披头散发,穿戴孝服,接待来宾吊唁酬答。

开元十七年(729年),追赠力士父亲广州大都督官职及麦氏越国夫人封号。早在开元初年时,瀛州吕玄晤在京城做官,女儿有姿色,高力士娶其为妻,提拔玄晤为少卿、刺史,吕氏子弟都做了王傅。吕夫人去世,葬于城东,葬礼很隆重。中内地方官员争相赠送祭祀物品的,充溢京城大道,从力士宅第到墓地,车马络绎不绝。

吐血而死

天宝初年,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载(748年),加官骠骑大将军。力士家资殷实丰厚,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拟,其于来庭坊建造宝寿佛寺、于兴宁坊修建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之宏富,与国力相当。其于京城西北截取澧水建造碾房,五轮同转,每日可碾三百斛麦子。当初,宝寿寺大钟铸成,力士斋祭以庆祝,举朝人皆至。凡击钟者,敲一下给百千钱;有顺从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此后又有华州袁思艺,特别承蒙玄宗恩宠。然而高力士乖巧谨慎,人皆喜欢;袁思艺骄狂倨傲,人皆疏远惧怕。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天宝十四年(755年),设立内侍省,有内侍监两名,官阶正三品,由力士、思艺分别担任。李隆基逃往蜀地,袁思艺跑去投靠安禄山,高力士则侍奉李隆基至成都,晋爵为齐国公。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将李隆基迎接回长安。高力士因护驾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赐给五百封户以食租税。

上元元年(760年)八月,李隆基移居太极宫甘露殿,高力士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因侍从李隆基登长庆楼,被李辅国设计陷害,流放黔中道。高力士行至巫州,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感伤不已而歌咏道:“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回归,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李豫因他是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但由于1999年出土后保存简陋,大风等自然因素将对墓内的文物造成严重伤害,蒲城省文物局、渭南市计划部门已于2004年审批通过并立项,将成立高力士墓博物馆,初步资金预算有710万元。如今高力士墓占地2亩,建成后的高力士墓博物馆将占地18亩。

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 。明代名臣。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早年经历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 ,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

边疆防御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

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 杨一清认为:“映西各边,延绥据险,宁夏、甘肃扼河山,惟花马池至灵州地宽延,城堡复疏”。成化初,“在延绥者,余子俊修之甚固,由是,寇不入套二十余年。后边备疏,墙堑日夷。

弘治末至今(正德初年),寇连岁侵略。都御史史琳请于花马池、韦辨设营卫,一总制尚书秦统仅修四五小堡,……谓可无患”,实则“不一二年,寇复深入。是(秦)肱所修不足捍敌”。为了不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诚宜复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归我耕牧,屯田数百万亩,省内地转榆,策之上也。如或不能,及今增筑防边,敌来有以待之,犹愈无策”。《嘉靖宁夏新志·杨石清传》谓:“时虏将大举入寇,公至灵州,以先声震之,寇慑服不敢入,遂致境内晏然,乃奏修延、宁二镇长城,以为复东胜之计。工方兴,为奸妒(指刘瑾辈)所止。迄今清水营四中里‘虏木敢窥,此其验也。” 杨一清在任期间因修建边疆防御,明武宗很是赞赏并发帑金数十万使其完成防御工事。太监刘瑾因杨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弹劾杨一清,他被迫借病辞职。之后刘瑾诬陷其冒领浪费边疆费用,而被逮捕入诏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护方才救出。之后仍然致仕,先后罚米六百石。

计除刘瑾

当时,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明武宗诏令起用杨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平叛,并命中官张永担任督军。大军未抵达,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钺已经平叛并逮捕朱寘鐇。杨一清驰马抵达镇县,并宣布皇帝的恩德。张永随后赶到,两人相谈甚欢。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并趁机握着张永胳膊称:“此次平叛有赖于阁下的力量。然而此事已除,但国家内患怎么办呢?”张永问:“指的是什么呢?”杨一清于是在手掌上写一个“瑾”字。张永则称刘瑾的党羽耳目已经布及各地。杨一清慷慨激昂地称,希望张永借此平定而上疏揭发刘瑾的诸多恶事。张永问如果不可行怎么办。杨一清于是出计称:“此话必须从您口中说就成。万一皇上不信,你就顿首在地上痛哭,并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心以证明此事不为妄论,皇上必然为您的所做而感动。请必须从速而做。”张永听后勃然而起,立刻做了决定。此后竟然如杨一清计,除掉刘瑾。此后杨一清被召还入朝,拜为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此后改为吏部尚书。

直陈弊病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杨一清为政通练、性情宽大。其在吏部尚书任上,恢复此前为刘瑾所陷害的官员,并派遣官员去中原平定盗乱等,此后又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此后因选用尚书靳贵,而进杨一清为少傅、太子太傅。乾清宫灾,诏求直言时,杨一清上书称皇上视朝太迟,享祀太慢,在西内大造寺庙,在禁中留宿边兵,并阐述在京畿内设立皇殿的弊病,以及江南织造等扰民事情。之后因病乞归,明武宗仍然挽留。大学士杨廷和丁忧时,明武宗命其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赞机务。钱宁乱政时,受到杨一清的指责,于是其与江彬等人勾结,派人在武宗面前诋毁杨一清,此后杨一清请求致仕归乡,与焦山寺僧妙福禅师为友。明武宗南巡时,曾经抵达杨一清府,与其乐饮两昼夜。杨一清借机劝阻,明武宗于是取消江浙等地的巡游。

两朝老臣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明世宗还是世子的时候,兴献王就曾经对其称,楚地有三杰,分别是刘大夏、李东阳及杨一清,明世宗于是记住了他们。他即位后,廷臣纷纷交相举荐杨一清,于是明世宗派遣官员赐金币存问,遭到杨一清谢绝后,明世宗特予杨一清一子官至中书舍人。

嘉靖三年十二月,明世宗诏杨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至此,以尚书身份担任边疆大臣的惯例,从杨一清开始。明世宗在诏书中褒奖赞美,以其与郭子仪相称。杨一清至此第三次为总制,其部下均踊跃兴奋,之后平定亦不剌进犯,并接受吐鲁番的求贡。后入朝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见后加少师,任兼太子太傅。不久《献皇帝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以未曾参与纂修而请辞,没有得到明世宗批准。王宪奏报战功时,推功于杨一清,于是加为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此时,费宏已经离去,于是杨一清担任内阁首辅,明世宗赐银章二个,分别是“耆德忠正”、“绳愆纠违”,命其可以密封言事。此后,杨一清与张璁论张永此前的功劳,而起用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也得到杨一清批准。《明伦大典》书成后,加赠一品俸。

惨遭陷害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议大礼的时候,杨一清还在家中居住,看到张璁的上疏后,对门人乔宇称:“张生的这番议论,使圣人之义复起,这是不能改变的。”又在席间手书劝其早去赴召,以定大议。张璁等人显赫后,颇为引荐杨一清。明世宗以其为老臣,恩礼加赠。张璁与桂萼既已攻击赶走费宏,想到杨一清必然会援助自己,而杨一清却坚持召谢迁,于是张璁等人心有怨恨。谢迁还未抵达,张璁已经进入内阁,于是原来商议事情多有变故。当时锦衣聂能够攻击张璁,张璁欲置之死地,被杨一清阻止。张璁于是大怒,上疏诋毁杨一清,杨一清于是上疏乞归,明世宗从中调解。此后杨一清又因灾变,请求戒饬百官和衷,再次请求宽恕大礼议诸臣罪,此时桂萼进入内阁,矛盾变得更加激化。给事中王准、陆粲检举揭发张璁、桂萼招权纳贿的事情,明世宗立即罢免两人并公布其罪。其党羽霍韬称:两人离去势必牵连到我。于是上疏攻击杨一清,称其接受张永、萧敬贿赂。杨一清再次上疏辩解并请求罢免。明世宗虽然挽留,但张璁的再次召还,霍韬再次攻击,并称法司都是秉承杨一清的意思,而诬陷桂萼。明世宗至此大怒,令法司会同廷臣商议,此后贬刑部尚书周伦任南京刑部尚书,以侍郎许赞代任。许赞于是借霍韬的话,请求对杨一清削籍。此后张璁三次上密疏,称杨一清假意乞求辞退,而实质是想以此来坚定明世宗的想法。果然,明世宗允许杨一清致仕,仍赐金币。

第二年,张璁等人诬陷朱继宗等入狱,并称杨一清接受张永弟张容的钱财,为张永写墓志铭等要求其连坐。杨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却被这些孺子给欺凌玩弄!”之后背部疽发而死,留遗书,死而不瞑,时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 。明世宗于是下令对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数年后恢复杨一清的官职。后赠太保,谥文襄。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杨一清墓墓向西南,墓道长近一里,两侧有翁仲(石人)、石狮、石马及龟蚨相峙对立,并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和石拱桥。今牌坊和石桥已毁,其余均存。

眼前的石狮到了夏天,只能一半留在水面上了,到冬天水浅,可以完整地显露在外面。而原本立在它对面的石狮已不见了踪影。

离石狮不远的草丛里藏着两个石兽,这是龟蚨,一匹保护完好的石马隐藏于树林之中。另一匹石马躺在地上,头部遭到了毁坏。

杨一清墓作为镇江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私人墓道,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变迁

先秦,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茂名在先秦时期属南越(境内高州一带属西瓯)。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

秦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定岭南后。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湘、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东汉时属交州。

隋唐,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唯有潘茂名一个。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天宝初年(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

五代十国,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凉郡,属广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废属窦州,三年(1006年)复置。

元明清,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抚司。十九年(1282年)改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曰高州府属广东布政使司。清朝高州府因之,属广东省,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吴川、石城)。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中华民国,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州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1954年春,国家派出勘探队进驻茂名展开大规模勘探。勘探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茂名油母页岩工业储量约51亿吨,适宜大型露天开采。

1956年,国家决定在茂名开发油页岩,建设年产100万吨页岩油炼油厂,与之相应建设一座工业城市。当年8月,编制了近期为14万人、远期为20万人的城市总体规划。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到:“我们现在准备在广东茂名(那个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随着采矿炼油的一声炮响,一座新的城市诞生,这就是茂名市,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

195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业建设者来到茂名,在这块一穷二白的地方,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开创茂名石油工业。

1958年3月,在原茂名县大塘乡的雷打岭荒坡上建起第一座工厂——茂名油页岩干馏试验厂。经过前期准备之后,1958年5月、6月间,从抚顺矿务局抽调的大队人马,加上在茂名郊区招募的大批民工,省、地支援的人员,组成了一支1万多人的矿山建设大军,迅速进入“地上不长草,地下藏着宝”的金塘矿区。1958年8月,露天矿正式破土动工,1万多人用锄头、畚箕加扁担,在茂名大地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同年5月23日改为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备处,同年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矿区市,以后陆续将茂名县卫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今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城、鳌头、袂花)等7个镇,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河东、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官渡、站前等7个街道办事处划归茂名工矿区市;火箭公社的小良(旧作“肇梁”,小良镇)划给电白县,火箭公社的兰石、龙首、高栈和超英公社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等划给化县。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茂名县除了划建茂名市的行政区域之外,茂名县其余行政区域和信宜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高州县,化县、吴川二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化州县。1959年5月9日,茂名工矿区市更名为茂名市,市政府设在城区河西。

1961年化州、吴川分县后,兰石、龙首、高栈等划给吴川县,南盛划给化州县。原属茂名县的其余地区和原信宜县的古丁、马贵、深圳为高州县(茂名县先与信宜县合并,之后才分为高州县、信宜县)。

1975年升格为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辖电白、高州、信宜、化州四县。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区(茂南,因地处原茂名县之南而得名)。1987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上级批准,将分界公社的山阁、烧酒、霞池、黄杰、禄村、合益、金塘岭、福居等八个大队划归茂名市茂南区,成立山阁公社,现为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

1987年,电白县被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一批乡镇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业卫星镇。

1988年,茂名市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集体、个人、私营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工商业。

1991-1995年,茂名大力发展“三高”农业,茂名市被评为“全国水果第一市”。

宏富花岗岩制砂机

1992年10月在原电白县南海镇的基础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茂名市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

1993年,江泽民同志到茂名市视察,为茂名市题词:“把茂名建设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

1993年至1995年三年中,高州、化州、信宜三县先后撤县建市,三市皆为县级市,由茂名市代管。

1996-2000年,全市创办工业园区。1996年30万吨/年乙烯建成投产。

1998年,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年原油加工量突破1000万吨,当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

2000年,江泽民同志第二次到茂名市视察,对县(市)开展“三讲”教育进行总动员,提出“五个始终”,茂名成为江泽民在广东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一站,为茂名和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2001年1月,以茂名市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为基础,从电白县划出羊角、坡心、七迳、沙院、小良五镇连同南海镇,经国务院批准设置茂港区。

2002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同意茂港区撤销南海镇,设立南海、高地两个街道办事处。

2006年,茂名100万吨/年乙烯改扩投产,茂名石化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炼化企业。

2010年,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

2012年4月26日,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揭牌成立。

2013年,水东湾新城管委会成立。

2014年4月18日,茂名市电白区挂牌成立,撤销茂名市茂港区和电白县,以原茂港区和电白县的行政区域为电白区的行政区域。

2017年9月18日,茂名市将电白区羊角镇划归茂南区管辖。

2018年,茂名石化公司年原油加工量突破2000万吨,茂名高铁通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2019年,茂名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亿吨大港正式开港。

截至2019年底,茂名市辖茂南区、电白区,代管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此外,茂名另设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茂名水东湾新城3个经济功能区。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