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包含枣庄沉积岩制砂机的词条

包含枣庄沉积岩制砂机的词条

来源:互联网 2022-02-07 17:25:25

新建济南至枣庄铁路——区域环境(自然)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

线路总体走向为南北向枣庄沉积岩制砂机,地势北高南低枣庄沉积岩制砂机,区域地貌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沿线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40~650m,尤以济南至泰安段地势陡竣,是沿线海拔最高的地段,枣庄以南地势相对较低。受区域构造影响以剥蚀为主,局部冲沟发育,河谷下切明显,丘间谷地发育有小型的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及盆地,如大汶口盆地等,在河流比较发育的地方形成了冲积平原和阶地,低山丘陵区为缓山坡和山前倾斜平原。

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地貌单元可分为平原区(冲洪积平原区-ⅠA、冲积平原区-ⅠB、剥蚀堆积平原区-ⅠD)、剥蚀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区-ⅡA、丘陵及丘间平原区-ⅡB)。

2.气象特征

线路通过济南市、泰安市、曲阜市、邹城市、滕州市、枣庄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主要气象数据详见表。

表气象资料一览表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3.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层岩性

沿线地层岩性复杂,地层时代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平原及沟谷地段普遍上覆第四系土层,下伏主要岩性为枣庄沉积岩制砂机:(1)以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石灰质砾岩为主的可溶岩枣庄沉积岩制砂机;(2)以页岩、砂岩、泥岩、砂质砾岩为主的沉积岩(非可溶岩);(3)以花岗岩、闪长岩、玢岩、辉长岩、角闪岩、蛇纹岩等为主的岩浆岩;(4)以斜长角闪片岩及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

沿线可溶岩及岩浆岩地层广泛分布,碎屑类岩地层局部分布,变质岩零星分布。

2、地质构造

①区域构造体系特征

在大地构造上,工程场区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陆块,二级构造单元为鲁西地块,三级构造单元为鲁中隆起区。

②沿线主要构造特征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区,在中生代郯庐断裂的左行平移是影响鲁西地区构造的外部动力,这种外部动力与本区燕山早期的岩浆侵位动力联合作用而形成了本区构造格局。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其中推荐方案共46条断裂与线路相交,西线方案共10条断裂与线路相交,均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3、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沿线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见表:

表济枣铁路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表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济枣铁路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反应特征谱周期表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4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河流水系较发育,分别属于黄河水系、小清河水系及淮河水系。其中玉符河、锦阳川、大汶河(支流有芝田河、牟汶河、柴汶河等)均属黄河水系,港沟河属小清河水系,其余均属淮河水系,泗水、小魏河、荆河、潘龙河均注入微山湖后注入淮河,峄城大沙河、阴平沙河、四支沟注入京杭大运河后经微山湖后流入淮河,另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锦秀川水库、黄前水库、卧虎山水库、胜利水库、梨园水库等众多人工水库。各河流、湖泊及水库所属水系如表。

表沿线河流所属水系关系表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沿线跨越的主要河流有牟汶河、柴汶河、泗水、薛河、荆河、蟠龙河等。

1)牟汶河

为大汶河的正源,属大汶河水系、发源于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古德范山峪的盘龙河,流经济南市莱芜钢城区八大庄、霞峰村、台子村,黄庄、寨子、艾山、颜庄、辛庄、南冶、高庄、城区、方下、牛泉、杨庄等11个乡(镇、办事处),于杨庄镇马家泉村西出境,经泰安市流入东平湖,接纳57条大小支流来水,总流域面积1372.9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2亿,是该市境内最大的河流。

桥址处水文情况:H1%=103.83m、Q1%=7179.6m3、V1%=2.28m3/s。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2)柴汶河

属大汶河水系,发源于莱芜地区东南部莱芜钢城区黄庄镇一带,东流至周科峪西折向西南流,穿山东省新泰市东周水库,经新泰、宁阳县境至大汶口入主流牟汶河。河长116公里,流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

桥址处水文情况:H1%=103.55m、Q1%=4786.4m3、V1%=2.54m3/s。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3)泗河

属淮河水系,淮河流域南四湖(微山湖)支流,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发源于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县、济宁、微山7县市,于济宁新闸南泄入南四湖,河长169公里,流域面积2383.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85‰。

桥址处水文情况:H1%=73.9m、Q1%=5445.6m3、V1%=3.87m3/s。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4)薛河

属淮河水系、源自山亭区,流经滕州市、薛城区和微山县境内著名的大河。沿途流经庄里、坝上、辛庄、沙庄、鲁桥(鲁封桥)、后湾、奚村(奚邑)、皇殿等村。薛河又称十字河,总长81公里,总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

桥址处水文情况:H1%=61.3m、Q1%=2165.7m3、V1%=2.33m3/s。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5)荆河

属淮河水系、荆河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境内,是滕州市的母亲河,至东北岩马水库穿滕州城流向西南最终流入微山湖。荆河穿滕州市区。

桥址处水文情况:H1%=82.66m、Q1%=2574m3、V1%=3.173m3/s。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6)蟠龙河

属淮河水系,是由许由河、蟠龙河、大沙河三段河流组成。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柏山飞来泉,由东向西横穿区境北部,下游沿金河水源地东侧向西南进入微山湖,干流全长44.6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多年来平均径流量6800多万立方米,占全区径流量的55%

桥址处水文情况:H1%=47.9m、Q1%=2603.9m3、V1%=1.67m3/s。

枣庄沉积岩制砂机

2、地下水分布特征

1)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

①孔隙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内,以冲、洪积层成因为主。

分布于冲洪积平原区及盆地内,地下水多为潜水,有少量承压水,在长清黄河高阶地、大汶河、泗水、荆河、大沙河、潘龙河等附近冲洪积层厚度2~40m不等,曲阜段厚40~50m,西线长清段最厚达80m以上,含水层岩性以砂类土为主,垂直方向含水层颗粒由细变粗,上部为细中砂,向下依次为粗砾砂及卵砾石。地下水埋深因地形而异,一般埋深2~20m,年变化幅度一般2~6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沿线河流较多,河流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此外尚有零星分布的坡残积物,普遍不具赋水性。

②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下第三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砂岩、砾岩及中生代、元古代、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地层中。多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并赋存于岩体的孔隙和裂隙网络中,地下水的分布及径流条件随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程度及所处的地貌部位不同而异,赋水性也极不平均。含水量多少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它综合作用有关。由于地层夹有相对隔水的泥质砂岩、页岩及侵入岩,使地下水渗流排泄能力差,从而使区内岩体具备浅部和接触带富水性较强,向深部富水性逐渐变弱的特点。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不均一,属弱~中等富水,东线柳埠至台儿庄段、西线长清归德镇至曲阜段均普遍分布。

③碳酸盐类岩溶水

A.区域岩溶含水岩组

区域岩溶含水层(组)由寒武~奥陶系张夏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及马家沟组地层组成。

炒米店组至马家沟组岩溶含水岩组:地层岩性均为可溶性较强的灰岩、白云质、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中间没有稳定的隔水地层,形成统一连续的巨厚层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上覆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渗入补给,局部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富水性中等,单井出水量500~1000m3/d,局部由于构造控制水,单井出水量可大于1000m3/d。

张夏组岩溶含水岩组:鲕状灰岩因其顶部崮山组页岩、底部馒头组页岩皆为隔水地层,形成一单独的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中等,裸露区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水位埋深及水位动态变化较大,埋深数米至数十米;隐伏区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由下第三系(E)石灰质砾岩,寒武系崮山组、徐庄组、毛庄组、馒头组、朱砂洞组及猴家山组、震旦系沟后组、倪园组及贾园组的灰岩、泥灰岩、白云岩、页岩及砂岩等组成,含水层灰岩、白云岩与页岩成夹层或互层,故裂隙不发育,富水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在构造、地形适宜的地段,单井出水量也可达100~500m3/d。

B.岩溶水出露特征

线路所经过的济南南部山区属济南泉群的补给区。其中西线方案长清归德镇至泰安段位于袈裟泉泉群,线路附近泉点分布较少,东线方案济南至泰安段位于玉河泉泉群及涌泉泉群区,沿线附近泉点分布较多,出露地层主要集中在寒武至奥陶系地层,地下岩溶水总体呈由南向北,局部由东向西流向。

岩溶水出露地表形式以岩溶泉为主。结合岩溶地下水排泄的空间位置与地层岩性、构造部位空间关系,小型岩溶泉多位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及断层带附近,岩溶大泉则主要位于可溶岩和非可溶岩接触带的结合部位。根据岩溶水在地表的出露形式、地下水的径流运移介质空间、排泄量大小、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富水透水性等,将岩溶地下水出露划分为岩溶裂隙~溶隙水出露、岩溶裂隙~溶洞水出露特征以及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出露。

C.岩溶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

本区岩溶水平分带明显。从补给区到径流排泄区,岩溶发育有逐渐增强的特征。补给区地表溶沟、溶槽、溶孔较发育,地下岩溶发育相对较弱,但在水位变幅带内岩溶相对较发育。在补给径流区,为中等岩溶发育区。在径流排泄区,由于地下径流的长期作用,加上岩性和构造的有利条件,岩溶发育较强烈。

在垂向上岩溶发育分带由地表至地下可分为四带:垂直入渗带:位于地表以下至最高潜水面之间地带,为临时性地下水运动带,该分带内常发育有季节性洪水溶洞,旱季为干溶洞,雨季成为主要为向下

的垂直渗流。垂向入渗带补给区厚度大,排泄厚度小,一般30~200m,为较强岩溶发育带,以垂向性岩溶为主,如垂向溶缝等。

季节交替带:地下水运动随季节变化,呈周期性交替。旱季时地下水位降低,为垂直运动;雨季时地下水位上升,为水平运动。此带垂直、水平溶洞均较发育。

水平径流带:位于最低潜水面以下,地下水水流特征主要为水平渗流,常沿裂隙及层面发育大量水平溶洞和暗河。地下水集中在洞穴通道中向附近的排泄基准面径流。

深部缓流带:位于水平径流带下部,埋藏深度不等,在沟谷中一般几十米,在山体中可达数百米,水动力循环微弱,地下水在其间缓慢流向排泄区或不受排泄区影响,岩溶形态以溶蚀孔缝为主,岩溶发育程度较差,规模较小。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野外实地调查分析认为:拟建线路隧道大多处于地下水的垂直渗流带,仅局部位于季节交替带内。

根据济枣铁路岩溶水专题报告初稿,拟建线路隧道多处于岩溶水垂直渗流带,仅青铜山2号隧道及金象山隧道小部分洞身位于季节变动带。隧道建设对岩溶水垂直渗流路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切断岩溶水的地下循环途径,亦不会导致岩溶水的流失,本次线路平纵断面方案对济南四大泉群的补给、径流总体影响小。其中对白泉泉群、趵突泉泉域影响极小,对涌泉泉群部分泉点有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