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关于转载机带破碎机的信息

关于转载机带破碎机的信息

来源:互联网 2022-02-09 03:30:51

转载机带破碎机

“哗啦啦……”随着曲靖宏发煤矿工作人员手指轻轻一按转载机带破碎机,滚滚“乌金”就从2400米的地下130301综采面被自动“送”到了地面。记者了解到转载机带破碎机,这是云南建成投运的首个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标志着云南煤矿开采进入智能化时代。

转载机带破碎机

苏正富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对综采设备进行“一键启动”。彭锡 摄

在宏发煤矿,类似的“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常态转载机带破碎机:没有人山人海作业,工作人员只需按动按钮,井下的胶带输送机、刮板机、装载机、破碎机、采掘机等相继自动运行,源源不断地将煤从地下采运到地面,整个采煤、运煤的过程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而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运行情况。

转载机带破碎机

对综采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彭锡 摄

宏发煤矿总工程师谢发林介绍,该智能化综采面是随着云南省乃至中央对煤矿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而改造的。“我们派出人员参加了由云南煤监局组织的考察组,到贵州发耳、岩脚煤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到全国考察学习智能综采。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大家认为在宏发煤矿实施智能综采具备条件。”

转载机带破碎机

工作中的采掘机。李朝贵 摄

统一认识后,宏发煤矿自2019年开始,与中煤科工集团宁夏天地支护装备有限公司、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配套设计和设备选型,签订了购销合同,共投入8000万元进行了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目前,该矿已实现“以工作面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确保工作面各设备协调、连续、高效、安全运行和生产。

转载机带破碎机

工人在地下综采工作面智能化中心进行监测。李朝贵 摄

不仅如此,作为煤矿打造的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该工作面还配备监控平台,监控视频显示的工作面网络摄像头分布在支架、采煤机等处,可实现工作面可视系统的视频图像“现场直播”,仅一人即可完成整个工作面的操控和监控,并将综采设备的数据传输到井上,同步实现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对综采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监控,达到信息化、智能化目标。

记者了解到,该智能化工作面建成后,带来的是井下作业人数大幅度降减,矿井人数从最高峰时的上千人减少至目前的400余人,并且把井下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转载机带破碎机

工人对机器进行巡检。李朝贵 摄

煤矿的工作人员苏正富表示,现在的矿井工人跟以前干的活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工人主要职责是挖煤,从事体力劳动。现在我们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很多,因为很多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工人下井主要是检修以及操作机器。”

他介绍,原来的一个普通工作面在42人左右,现在差不多24个人左右,减少了40%左右的人员。

人虽然少了,但采煤的效率却提高了。

谢发林测算,按照目前煤矿核定的115万吨年产量,相比没有采用智能化开采成套装备的工作面功效也提升了30%以上。“而减人增效后,吨煤人工成本降低了7元。一个工作面降低人工成本350万元,开采两个工作面就能够收回增加的智能控制部分的投资。”

而“减人”更大的收获是安全。

谢发林表示,煤矿的安全根本在于人,但是人一多管理起来难免会存在盲点。目前,由于矿井的通风机房、井下采区变电所、皮带沿线等固定场所实现了无人化,设备远程的一键启停、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功能,让井下的人员大幅减少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性。“加快智能化矿井建设,是实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目标,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有效途径和治本之策,我们将以该智能化工作面为起点,以点带面,在全矿的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综采。”

他认为,作为全省首个智能化工作面,130301工作面建成后,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工人的生产力,让他们成为各类机器设备的“指挥官”“巡检工”,更将显著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发展质量,为省内煤矿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全省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效率效益亟待提升的矿井建设智能化煤矿提供了借鉴。

云南网记者 彭锡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