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校长徐辉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京螺旋洗砂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众多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凝聚了河海大学师生的贡献和智慧
踏上治水强国新征程南京螺旋洗砂机,河海大学正以保障国家水安全、参与全球水治理为己任,按照“顺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探索水利向水拓展、推进河向海延伸、加快国内向国际迈进”的办学思路,迈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凌军辉 陈席元
因水而生、缘水而为、顺水而长。
1915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南京创办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发展为今天的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河海大学。
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河海大学在一百多年发展中,始终传承“兴学育才、治水兴邦”的历史使命,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引领水科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再到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河海人的足迹踏遍五湖四海,可谓“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奋斗的身影;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大学作出的贡献”。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他表示,河海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深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朝着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 河海大学供图
治水救国、治水报国、治水强国
《瞭望》:回首百余年校史,怎么看河海大学的使命担当南京螺旋洗砂机?
徐辉:20世纪初的中国,江河泛滥,民生凋敝。为探索治水救国之路,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应运而生。以黄炎培、许肇南、李仪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才俊杰汇聚于此,在“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的崇高追求下,将西方现代水利科技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科技事业兴盛奠定了基石。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水患严重。为治水报国,由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发展而来的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于1952年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黄文熙等一批大师在此谱写了“河疏湖蓄水利兴”的华丽篇章。首任院长钱正英院士提出“爱国爱水”的办学理念;水利泰斗严恺院士提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彰显了学校办学的初心。1985年,学校恢复“河海大学”名,形成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中坚力量。
世纪之交,学校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一流教育培训、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开创水利高等教育新局面。学校培育出陆佑楣、郑守仁、吴中如、茆智、沈珠江、张建云、王超、钮新强、徐祖信等十余位两院院士,数十万优秀人才活跃在流域治理、海岸海洋保护开发、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其中一大批成为行业骨干。
进入新时代,学校踏上治水强国新征程,正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保障国家水安全、参与全球水治理为己任,按照“顺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探索水利向水拓展、推进河向海延伸、加快国内向国际迈进”的办学思路,迈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
《瞭望》:思政教育上,学校采取哪些举措推进“三全育人”?
徐辉:河海大学百余年办学史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奋斗史和报国史。
进入新时代,学校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新要求,结合学生新特点,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思政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创新开展“1周+1年”新生入学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奠基工程和引航工程,构建多层次、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以“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为基本理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育心与育德有机结合,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积极健康新人才,获评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形成河海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学校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以代表性专业本科教学蓝皮书为载体、育教协同为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广泛的河海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品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示范项目名单,3门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重视学生骨干培养,以河海特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持续巩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效,发挥优秀学生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深入实施“1442工程”“青马工程”,传承“天下有溺犹己溺”的家国情怀;擦亮“红帽子大学”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创建评选“张闻天班”,激发青年学生以张闻天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瞭望》:近年来河海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何创新?
徐辉:结合水利行业特点,河海大学不断探索水利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创新育人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河海大学依托水利、土木等国家重点学科,成立“大禹学院”,探索个性化、跨学科、跨文化等多元培养模式,实施“3+1+X”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开展研究型教学。学院实行导师制,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研究团队,提升科研能力;与基层水利单位、科研院所等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双语教学,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学生国际交流全覆盖;每年近80%的学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其中10%入选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项目。
立足行业需求,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对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课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平台、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科教实践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坚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创建以“知识链-能力链-素质链”为内部三螺旋,“政府-企业-大学”为外部三螺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构建“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知识传授+应用研究+价值塑造”“校内培养+基地实践+社会活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联合企业共建近400家研究生培养基地,聘请近2000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担任基地导师。
服务“一带一路”,打造人才培养新亮点。学校首倡发起“一带一路”相关平台,牵头开展实施澜湄合作,吸引沿线65个单位参与;深入开展留学生教育,为中国电建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定制化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600多名,有力支撑企业“走出去”;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海外办学项目,获批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全面开展国际问题研究、咨政服务和智库建设,不断扩大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战略引领、创新驱动、服务支撑
《瞭望》:河海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上有何亮点?
徐辉: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瞄准国家“十四五”战略布局,以安全保障为根本,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引领为驱动,系统谋划、凝练优势、精准发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水利部、教育部、江苏省政府、三峡集团等支持下,学校发起组建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开展相关领域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打造我国长江大保护科学中心、技术高地和人才基地,为长江、中国乃至全球大江大河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
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学校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科学界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框架;为济南、苏州、成都等近三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主持编制实施方案,为水生态文明的科学评估提供技术依据;提出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被国家相关报告采纳。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学校深入对接国家及区域发展需求,牢牢把握学科发展前沿,成立农业工程学院,将涉农学科与现代农业、现代水利发展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办学,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仅“十三五”期间,学校就组织主持“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等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瞭望》:河海大学近年在服务水利行业和社会发展上有何举措和成效?
徐辉:学校紧密围绕和依托水利行业,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是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助力行业队伍建设。水利部2011年在河海大学设立人力资源研究院,依托学校开展水利人才规划、决策咨询、理论研究等,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撑。每年学校有近1800名毕业生到水利相关行业就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年向2000名左右在职基层水利职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向8000名左右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非学历继续教育。
二是打造行业高端智库,服务行业精准施策。2017年,经水利部批准,学校成立全国首个河(湖)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为国家推行河(湖)长制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服务。近年来,学校参与编制“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写出版河(湖)长制系列培训教材十部,为中组部、水利部开办8期省市级和100余期基层河(湖)长培训班,累计培训15000多人次。同时,受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委托,完成全国河(湖)长制总结评估工作,得到高度认可。
围绕水旱灾害防御难题,使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和预报理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成果应用在长江、淮河等流域的防洪减灾,为国家提供预报成果,辅助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暑假,学校相关专家为迎战台风“烟花”、河南暴雨等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彰显河海人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 2025 SOUTHEAST ASIA SUB-EXHIBITION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5年9月3-5日(三天) 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实达城会展中心(SCCC...
2025-07-03 16:25:30
核心摘要: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 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高端化、智能化、...
2025-05-19 11:21:21
2025年5月15日上午9时40分,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展会规模达30万平方米,全球1806家参展企业齐聚一堂,集中展示工程机械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1000余名全球行业领袖、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及国际采购商共同参会,见证这一国际工程机械领域的年度盛事。...
2025-05-16 08:31:29
日立建机参展的首台设备——ZX900LCH-6A矿山液压挖掘机。抵达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的卡特彼勒挖掘机。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讯(记者 彭超)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开幕。还有一周的时间,国内外品牌相继进驻场馆布展。5月8日,日本日立建机、美国卡特彼勒两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参展设备进驻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2025-05-10 11:48:38
4月3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启幕。当天,装载三一集团蓝色电动装载机的运输车辆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也是第二家正式布展企业。据悉,三一集团将携旗下18个事业部和子公司、72件套设备(含58台主机)震撼登场,以10089平米的超大展位,全面展现三一的高...
2025-05-06 20:27:36
2025年4月30日,湖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定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镇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展会筹备情况:本届展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为主题,预计吸引全球1650家参展企...
2025-05-06 20:27:07
5月,世界的目光将聚焦长沙。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月29日,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联重科的首批百吨设备进场,展会进入布展时间。上午9时30分,装载着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平板车缓缓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荧光绿的漆面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这些设...
2025-04-30 09:19:07
当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聚光灯再次投向湘江之畔,2025CICEE《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电子会刊第二期正式发布。继首期会刊创下超192万次阅读的行业纪录后,本期会刊汇聚183家全球领军企业,以尖端技术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续写“工程机械之都”的传奇篇章。01硬核生态:解码产...
2025-04-30 09:15:38
5月15日,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2025 CICEE)即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届时,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600家参展商,将在3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陈列超2万件展品,涵盖工程机械全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目前,众多展商已蓄势待发,期待在这个推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交流与合作的超级平台上一展风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华丽启幕。作为一颗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机械展会之林,长沙展在规模之宏大、观众之众多、世界50强企业参展数量之多及影响力之广上,已可与全球三大工程机械展并驾齐驱,共绘辉煌。展会前夕,我们有幸专访了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制砂楼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筛网、筛机配件
主营:振动电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制砂机、筛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