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蓝豚
在前二集里蚌埠大型立轴制砂机报价,先说了1931年江淮大水蚌埠大型立轴制砂机报价,后又说到了大水之后的救灾救济和以工代赈。
绕了一大圈,虽然讲到了汪胡桢负责主持皖淮工赈的技术和第十二工赈局的行政业务,好像跟碑拓也没啥关系。
其实不然,这份碑拓就是在1932年皖淮工赈以后,所产生的。
所以,让我们再绕回来,讲讲关于汪胡桢先生北淝河碑拓的故事。
先来看看,这张碑拓和这张碑拓上碑文写了点什么蚌埠大型立轴制砂机报价?
碑文蚌埠大型立轴制砂机报价:
北淝河久失浚治,淤垫若平陆,每遇霪雨,辄泛滥为患。
民国二十年,余奉命来皖举办工赈。
淮河干堤既次第修复,乃以其余力浚治,此河起自怀远之刘桥,下迄凤阳之沫河口,长亘二十六公里,河底宽三十公尺,取河身之土,筑为右岸之堤,高三公尺许。
自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兴工,至七月毕事,集灾工三万名,浚土一百九十余万公方,发麦八百万斤。
虽难工迭出,而不及百日,全河开通。
次年春后,于堤间添建涵洞十有八座,以利宣泄。
自此,淮淝间稍苏昏垫之忧。是役以工程师雷鸿基、殷诚之、张烔之力为多。
淝河所经八塔集,故有玄帝庙建于明代,被水后,庙圮,玄帝铜像也沦水中。
余勘工至此,乃为植立堤上,并刊工程涯略于像座,以同垂永远焉。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嘉兴汪胡桢志
此碑,是见证汪胡桢当年治理淮河的一个鲜明足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这幅嘉兴汪胡桢志碑拓,书于民国22年(1933年)5月,现收藏于嘉兴市文物保护所。
碑拓,长64厘米,宽44厘米,碑铭共245字。
经现场查勘,量得碑体实高为66厘米,宽46厘米,其上下左右均比碑拓多出各1厘米的边缘,非常吻合。
对于此碑拓的来历,简要概述一下:
2006年3月17日,浙江省的《嘉兴日报》第11版嘉禾人文专栏,刊登了一篇周荣先先生的文章《汪胡桢治北淝河碑拓》。
汪胡桢的这张北淝河碑拓,把汪胡桢曾在北淝河的治理工程事件,推上了水面。
2020年1月,嘉兴黄国华先生又在嘉兴“虎斋”的公众号中,推出了一篇题为《汪胡桢的治北淝河碑拓与治淮》的文章,把汪胡桢与治淮又联系到了一起,并详细描述了北淝河碑拓的获得过程。
2005年10月,嘉兴文物收藏家周荣先先生,在嘉兴南门的文物古玩地摊市场,发现了一幅汪胡桢治北淝河碑拓。
卖家知道周先生爱好文物,开口就是1000元。
当然,嘉兴的周荣先先生也知道,汪胡桢是全国著名的水利专家,又是嘉兴本地人。
周先生在一番仔细观摩后,看到碑拓为新碑所拓,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轮廓分明,保护完好,判断其碑拓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认为物有所值,便以1000元收购,成交收藏。
但是,此时的周荣先先生,却并不知道北淝河在什么地方。
嘉兴周荣先先生
这幅由汪胡桢志的碑拓,是民国二十年汪胡桢先生奉命到安徽治理淮河和北淝河工赈救灾的碑拓立轴。
经行家鉴定,碑拓确是民国时期的纸张及裱工。
碑拓出现在嘉兴市场,无疑是汪胡桢当年志碑后,经人拓裱成轴,亲自带回嘉兴的收藏品。
后来日寇侵华,汪家被日军所占,汪胡桢家中所藏书画资料,不翼而飞,不知去向。
又不知何时,流进了文物市场。
失而复得,弥足珍贵。
此碑拓,迄今已近90年。
从此,寻找石碑,一直为嘉兴有关人士所关注。
从碑文来看,记录了1931年江淮大水之后,汪胡桢先生来蚌埠工赈治理淮河、疏浚北淝河的经过。
说出了一段汪胡桢为减轻北淝河洪灾,造福当地百姓的往事。
也见证了一代水工汪胡桢为治理淮河和北淝河而作出的突出贡献。
北淝河
北淝河是淮河一条支流,介于涡河与浍河两流域之间,古称夏水、泓水、陂水、北淝水、北淮水。
民国二十年《安徽省通志》记载:“北淝河即古北淝水,旧出龙山湖”。
原北淝河源出河南省商丘市,流经皖境的亳州、涡阳、蒙城、濉溪、怀远、灵璧、五河、凤阳等县境,于沫河口注入淮河,全长225公里,流域面积2866平方公里。
受黄泛影响,北淝河上游河槽几成平地。
北淝河下游河段,早在明清以前,也是主要的漕运通道,古代舟楫畅通。
在遭受黄泛影响后,水系紊乱,河道失去了通航的功能,下游淤塞,沿淝两岸旱涝频繁。
解放后,修筑拦河坝,1953年兴办引淝入涡、引淝入澥工程,在五道沟、青羊沟两处截入涡河。
北淝河新集至曹家畈段河面宽而浅,也称四方湖。
至曹家畈,又被拦河坝堵截,改向东北开挖新淝河进入澥河。
因此,有三截淝河之说。
现在北淝河下游段,源于怀洪新河尹口闸起,仍然流经八大集村,至沫河口入淮河。
在1932年的《工程周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中,有一篇汪胡桢《皖淮水灾工赈工程成绩》的文章,说到了北淝河的基本情况及工赈的堤防和疏浚工程设计施工概要。
北淝河源出涡阳县北龙山湖,东南流贯蒙城北境而穿宿县之西南隅,是为北淝河上游。
上游受水颇小,河床亦能合度,故非至大水之年不受水灾。
北淝河又东南流,入怀远县境,四方湖、清沟河等水会之,水势始大。
又东南流过刘桥镇,穿津浦铁路桥,经灵璧之八塔集甘家桥,东有洪沟遗迹,传系淝河入浍之故道。
再东南流,过宋家岗入凤阳境,至沫河口以入于淮。
汪胡桢《淝浍区域水利工程计划草案》(《水利》月刊第五卷第一期)插图
沫河口,有旧式三孔大闸。
怀远以下地势卑洼,几同釜底,河身多被淤塞,无涯岸可寻,无堤防作范,大水时一片汪洋,辽阔数十里。
加以芦苇鱼簖,拦河小埂,渡桥船埠,处处足以阻碍水流。
此次疏浚范围,自怀远刘桥迄于沫河口,均循旧道,长凡25.815公里。
境内从未有水文测量,故不能计算最大洪水量之数值。
导淮工程计划会根据旧测地形图,推估其最大洪水量为每秒330立方公尺,本计划亦适用之。
洪水位高,则以上年最高水位为准,盖水面略成万分之一。
规定新河中间之河道,河底宽为60公尺,河底低于最高洪水位3.5公尺,两侧坡度为1:2,经挖出之土修筑两岸堤防。
中间河道不能宣泄之洪水量,则放宽堤距以宣泄之。
堤顶高出洪水位1公尺,堤防断面而以前两节所述标准为准,土量过多之处,则堆附于内坡之侧。
那么,汪胡桢又是怎么描述堤防标准的呢?
昔人筑堤每以堤宽为尚,不知顶宽殊不若坡坦之经济,盖河水浸润堤身,常依一直线之坡度,如该线常在堤身之内,则堤防可保安全。
堤顶宽如不作汽车路用,则只需足供行人往来,及防汛时堆置木料沙袋之需,大概有顶宽3公尺已足应用。
滨河外坡,与浸润线无涉,只需入水不坍,便无妨碍。
沿淮土质不佳,水浸后粘性甚薄。
兹拟定外坡暂为1:3,如地方农隙有力,应逐渐放坦之,尤其注意河流弯曲之处。
内坡上部不浸水部分,须不随雨水滚坍,通常可用1:2坡度,下部渐与浸润线接近,则需随该线坡度为转移。
浸润线坡度,与土质之优劣,建筑之良窳,堤身之高卑,河面之宽窄,具体相当关系,最好须以实验决定之。
……我国水政不修,因循陈法,主要各河从未有适宜试验,不得已暂定以柯毕氏之大堤平均数1:5为规范,或尚不一致相关过远。
又为标准而断面适合各种高度起见,特规定内坡下部与浸润线平行,两线相距5公尺。
故内坡在2.7公尺以内为1:2,2.7公尺以下为1:5。
北淝河下游段是汪胡桢皖淮工赈时治理的河道之一。
疏浚拓挖,取土筑堤,也是整个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主要是河道土质复杂,有胶泥、流沙黑淤土,坚质散土,不均匀分层交杂,并带有蚌壳。
北淝河疏浚工程,开工以后,困难丛生,然均本大无畏之精神,勇猛前进。
卒于七月二十五日全部告成,费麦五千余吨,挖成25公里余之新河,同时筑成右岸堤防。
次年春,又在堤间建涵洞近十座,以利宣泄,可见当时虽全赖人力作业,其速度之快,不可想像。
因此,北淝河治理工程给汪胡桢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1933年春,在工程结束一年之后,又专门题写碑文,专程再赴北淝河查勘,并在八大集淝河南岸大堤上,恢复庙宇,浇筑水泥墩台立放佛像,镶嵌碑刻,志以记事。
碑文记有,自怀远下至沫河口,全长26公里,由于久失浚治,淤泥垫若平陆,每遇霪雨,泛滥为患。河底宽三十米,取河身之土,筑为右岸堤高三米许,自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兴工至七月毕,灾区民工三万名参加,浚土190余万立方,发麦八百万斤,不及百日,全河疏通。
碑文尾部,专门写到了北淝河所经一个叫八塔集地方,有明代玄帝庙,大水后庙圮,发现玄帝铜像沦淹水中,于是命人将铜像打捞出水,加以像座,立于堤上,同垂千秋。
这一碑文的发现,更是见证了汪胡桢先生早在1932年就参加了淮河防洪工程的建设,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那么,八塔集又在什么地方?玄帝庙又是怎么回事?
故事,继续展开。
八塔集,现称八大集村,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吴小街镇。
距蚌埠淮河北岸直线距离为5.5公里,距蚌埠北高速公路出口仅有2公里。
位于北淝河一个“几”字型弯道内侧里端,北淝河的南岸(右岸)。
箭头所指地方为碑座所在位置
说起八大集,小小村落,故事不少。
号称:驸马故里,劳模之乡。
其实,这些都是真话。
驸马和劳模故事,说来话长,所说之人物也是大名鼎鼎。
先说说,驸马故里是怎么回事。
驸马故里说
话说元朝末年,八塔集出了一位好汉,名叫韩成,明初的一位开国名将。
据百度介绍:韩成(?~1363),元代濠西(小韩庄,今安徽省蚌埠市北郊小蚌埠镇八大集村)人,另一说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
韩成生于农家,以打鱼为生,自幼习武,性情耿直。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朱元璋在凤阳举旗起义,投郭子兴红巾军。
不久,韩成亦投奔朱元璋,因其为人忠厚,且相貌、身架与朱元璋酷似,朱元璋甚爱之,封为帐前牙将。
朱元璋占踞应天(今南京),称吴国公,与另一支造反的南汉王陈友谅(踞武昌),相互兼并而屡动干戈。
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乘朱元璋南方兵力薄弱,率60万军攻洪都(今南昌)。
朱元璋率舟师20万救援,进至鄱阳湖,与陈军决战。
以下引用《英烈传》第三十六回“韩成将义死鄱阳 假太祖投水丧命”来介绍这则故事。
《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是明代无名氏(一说徐渭或郭勋)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十卷,共八十回,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英烈传》写的是朱元璋率群雄英烈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
《英烈传》的作者扣紧题名,浓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开运时期叱咤风云的英烈群像。其中一些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且说友谅被混杀了一夜,折了二千军马,心中纳闷,没个理会处,却有参谋张和燮起曰:“臣有一计,可将五千战船,用铁索变为一百号篷、窗、橹、舵,尽用牛马的皮缝为垂帐,以避炮箭。外边即于山中,砍取大树做了排栅,周围列在水中,非特昼不能攻,亦且夜不得劫。”
友谅听了大喜,即令张和燮督理制造。
不数日,闻俱已编变停当。友谅看了赞道:“真个是铁壁银山之寨,朱兵除非从天而来。”因着张和燮把守水寨,自同陈英杰领了三十号船,出江来战。
太祖见了友谅,笑道:“陈公,陈公,胜负已分,何不退兵回去?”
友谅对曰:“胜败兵家之常,今日此战,誓必捉你。”那陈英杰便统船冲来。
只见常遇春早已迎敌,金鼓大振,战了三个多时辰,遇春将船连杀入去。
即恨太祖坐的船略觉矮小,西风正来得紧,友谅的船从上而下把太祖船压在下流。众将奋力攻打,炮石一齐发作,俱被马牛皮帐遮隔了,不能透入。
顷刻间,太祖的船被风一刮,竟搁在浅沙滩上。众将船只又皆刮散,一时不能聚合。
那陈英杰见船搁住马家渡口,便把旗来一招,这些军船团团围绕,似蚁聚一般。
太祖船上只有杨璟、张温、丁普郎、胡美、王彬、韩成、吴复、金朝兴等八将及士卒三百余人,左右冲击,那里杀得出。
陈英杰高叫道:“朱公若不投降,更待何时?”
太祖对众叹曰:“吾自起义以来,未尝挫折,今日如此,岂非天数!”
杨璟等劝解曰:“昔汉高有濉水之难,光武有滹沱之厄,主公且请宽心。”
太祖曰:“孤舟被围,势不能动,虽有神鬼,亦奚能为。”
正说之间,却见韩成向前曰:“臣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臣子理之当然。昔者纪信诳楚,而活高祖于荣阳。臣愿代死,以报厚恩。敢请主公袍服、冠履与臣更换,待臣设言以退贼兵,主公便可乘机与众将逃脱。”
太祖含泪曰:“吾岂忍卿之死,以全吾生……”
正踌躇间,那陈英杰把船渐放近来围逼,连叫投降,免至杀害。
太祖只得一边脱下衣冠,与韩成更换,因问:“有何嘱咐?”
韩成曰:“一身为国,岂复念家!”太祖洒泪将韩成送出船来。
韩成在船头上高叫:“陈元帅,我与尔善无所伤,何相逼之甚?今我既被围困,奈何以我一人之命竟把阖船士卒死于无辜。你若放下将校得生,吾当投水自殉。”
只听得陈英杰曰:“你是吾主对头,自难容情,余军岂有杀害之理?”
韩成又曰:“休要失信。”
英杰只要太祖投水,便曰:“大丈夫岂敢食言。”
韩成曰:“既如此,便死也安心。”就将身跳入湖中。
后人却有古风一篇,追赠韩成曰:
征云惨惨从天合,杀气凌空声唵嗒。
貔貅百万吼如雷,巨舰艨艟环几匝。
须臾水泊尸作丛,岸上鹃啼血泪红。
古来多少英雄死,谁似韩成待主忠。
人道天命既有主,韩公不死谁焉取。
不知无死不成忠,主圣臣忠垂万古。
此时生死勘最真,舍却一身活万身。
圣人不死人人识,韩公非是痴迷人。
而今湖水涨鄱阳,铁马金戈谁富长。
惟有忠魂千古在,不逐寒流去渺茫。
却说韩成替太祖投入湖中,那陈英杰对众将曰:“尔主既死,何不归顺汉王以图富贵?”
杨璟曰:“我们村野鄙夫,久为战争所苦,每每不欲从军,乞将军高鉴!”
两边正把言语相持,忽听得上流呐喊连天,百余只战船冲将下来,剑闪戟排空。
却是常遇春、朱亮祖闻得太祖被围,急来救应。
陈英杰奋力来拒,那亮祖跳上汉船,横杀了十余人。
陈英杰认为太祖既殁,想他成不了大事,因而转船回去。
遇春、亮祖救得太祖船出,都来拜伏请罪。
太祖曰:“这是数该如此,但若得早来半个时辰,免得忠臣枉死耳。”便具说韩成的事。
话说到陈友谅战败而死后,太祖赠韩成为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府帐前总制亲兵指挥使,封高阳郡侯,谥号忠壮。
甲辰年四月,建忠祠于鄱阳湖畔康郎山,韩成列为功首,位居第一,朝廷每年派人祭奠。
祭文曰:
维公气壮虹霓,心矢天日,浩浩洪波,捐躯尽节,亦有死者,从死无益,孰如公死,脱君于危,纪信而后,谁是其匹神?驭洋洋迎风飒飒,贲我几筵?迪我贞洁,尚享!
后又建祠于虹县(今泗县)城内,县署之西,城隍庙东,虹县向来没有昭忠祠,就以韩侯祠替代,以表忠万世,恤食千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感念韩成之功,封其为高阳郡侯,封其妻为诰命夫人,招其子韩锦虎为驸马。
高阳郡侯韩成的后裔,在八塔集所在的小韩庄修建府邸、花园,设立官仓。
为方便过河,韩家又在北淝河上建起一座石桥,传说桥很高,桥下可通行帆船,因黄河经常泛滥,泥沙淤积,河底与桥面淤平。
庄上人又在原石桥上重新建造了一座砖木桥,当地人们称之为“桥上桥”。
由于水陆交通的便利,慢慢又形成了集市,小韩庄改名为八塔集。
所以,八塔集就有了驸马故里的说法。
现在八大集村的北淝河对面(北淝河左岸)堤脚旁,还有一座韩驸马墓。
另一则,是劳模之乡的故事。
劳模之乡说
话说1950年秋,治淮委员会成立,新中国治淮全面开始。
11月,蚌埠市首期治淮工程开工,25岁的小媳妇甘彩华,带头报名上坝筑堤投入到治淮大军之中。
她率领30多人的妇女班,在修筑蚌埠圈堤和淮河大铁桥附近的淮北大堤中,不畏天寒地冻,无惧赤脚站在冰冷的泥水中,与姐妹们一起,凭着一条扁担,一只箩筐,双肩抬,两脚走,把土送到大堤。
甘彩华的妇女班同男民工们赛跑,加入到开展轰轰烈烈的“夺红旗挑土竞赛”活动中,苦干实干,挑出了劳动精神,挑出了先进榜样。
她们以每人每天挑出抬土 4.75 立方米的最高纪录,创造了奇迹。
又连续五次夺得“女中英雄”大红旗,全班被评为一等模范班,创造了治淮妇女民工班最高的工作效率。
正是这个“4.75立方米”,托起了她的辉煌人生。
她的辉煌,离不开与她一起筑堤的同乡民工,她的事迹背后,也包含着与她一起挑担妇女班全体成员的身影。
1951年,甘彩华被评为“全国治淮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当年9月底受邀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被选为1951年国庆节水利观礼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劳动光荣,甘彩华(手持锦旗者)与陈明英
当年,她获得了政府奖励的一头小毛驴,一张铁犁等。
她戴着大红花,牵着披红的小毛驴,一时成为受人关注的新闻人物。
位于北淝河边的甘彩华家老宅
说完了八大集的传说和故事,我们再回过头讲讲八塔集的过去和来历。
过去,黄河夺淮,淮河出路不畅,北淝河也深受其害,常年水患,人们认为“宝塔可镇河妖”。
于是沿北淝河自西向东建了八座宝塔,八大集正排在第八座塔边,于是就叫八塔集。
当然,这只是当地的一个传说,没有经过考证。
前面说过,汪胡桢在蚌埠主持皖淮工赈,还编写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叫《皖淮工赈杂录》,收录有一则陈其勋所写《八达集铜佛考》的故事。
陈其勋,字英麟,江苏吴兴人,时在皖淮工赈第十二工区第六工段任技术员。
《八达集铜佛考》的故事,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讲八达集的来历,其二是说对铜佛的考证。
八大集考
先说《八达集铜佛考》第一部分:
据当地土人言,八达集在明太祖时曾盛一时,幅员广阔,周围约十里,高楼大厦,楼阁参差,商店林立,街衢辽阔,盖俨然一集镇也。
北有一桥,名曰七孔,巨船可以出入桥洞中。
后因淝河淤塞,桥基下陷,至今所存者,仅有后建小孔三环桥,余已湮没矣。
七孔桥畔有一庙,据闻规模宏大,内有铜佛十尊,九小一大。
自大明开元,韩成之子韩锦虎被招为驸马,衣锦乡里,八塔集盛及一时,形成集市。
至民国初年,八塔集的塔早已消失,但是仍然有桥、有河,四通八达,故习惯上叫做八达集,非常自然。
据当地村民传说,随着岁月变迁,八塔集村里除韩家外,还先后迁移来了朱、徐、张、葛、马、万、金七家,相继在村中发迹,成为庄上的财主、大户,垄断着八塔集的田地。
而这一时期,村中的宝塔经多年风剥雨蚀,早已倒塌消失,没了踪影。
从此,八塔集被“八大家集”所取代。
再后来,人们因八大家集说起来拗口,便习惯简称为“八大集”,延续至今。
这也是一说。
笔者却认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时,此地也有八达集之称,而八大集由八达集演变过来,可能更为自然。
当然,在汪胡桢的书里、碑文均称为“八塔集”。
而陈其勋的“八达集”非常有可能是顺音随手写出来的。
铜佛考
接着再说说《八达集铜佛考》的第二部分:
七孔桥畔有一庙,据闻规模宏大,内有铜佛十尊,九小一大。
客岁洪水汛滥,遍地泽国,该庙亦为水所冲淹,不久即告倒坍,致其中铜佛,均被乡民窃去。
后经当地民众四出找寻,始克水落石出,然珠还合浦者,亦仅五尊而已。
铜佛其最大者,(即本文应考之铜佛)为坐像。
中空,紫铜质,身高四尺,腰围三尺七寸,底长二尺三寸,宽一尺五寸,赤足,两臂两腿及胸间共有五龙,皆雕刻工巧,惜胸间一龙,略有损坏,深为可惜。
下有交头接尾之龟蛇各一。
(按云麓漫钞,玄武本北方之神。祥符间避讳,改真武,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自后奉事益严。其绘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焉,据诸说则龟蛇即真武所化现,不特为从将也)。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明神君,后为四圣之一的北极真武大帝(又称荡魔天尊),排名第四,乃水神之首。同时也代表五帝之一的黑帝颛顼。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元武为真武,元冥为真冥,元枵为真枵,元戈为真戈。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自后奉祀益严,加号镇天佑圣,或以为金虏之谶。”
以此观之,则该佛即为玄武帝塑像,无疑矣。
又该佛左臂上铸有大观通宝古钱一枚,以此显系徽宗年间物矣。查大观年间,迄今已逾八百二十六年(即西一千一百零六年)诚系鲜有之古物。
考古家之赏识其此时乎。
大观,1107年~1110年,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惜其余较小之铜佛,无文字之稽考,良可慨也。
然细察其铜质之坚实,塑绘之精巧,则亦非近代之物可知矣。
以上是对铜佛的考证。
只可惜,现在啥都没有了,只留下1932年汪胡桢为北淝河碑所浇筑的水泥墩台一个。
为此,笔者也做了一次简单的考证。
北淝河碑考
汪胡桢在碑志中说:
淝河所经八塔集,故有玄帝庙建于明代,被水后,庙圮,玄帝铜像也沦水中。
余勘工至此,乃为植立堤上,并刊工程涯略于像座,以同垂永远焉。
凭着这条线索,笔者询问过熟悉这条河治理的水利人,也咨询过熟悉蚌埠地方史的专家学者,均对此事无所知晓,也不知道碑出何处。
发现此碑,还是笔者的一位叫施德友的骑友朋友。
他看过笔者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的《汪胡桢的治北淝河碑拓与治淮》文章后,有意沿着北淝河两岸,在八大集一带的南北大堤上,骑着自行车,来回寻找,在并非偶然中发现了。
水泥碑刻镶嵌在的水泥墩台中,位于八大集村街正北路的尽头,北淝河弯道的右岸。
这段堤防与村中高地连在一起,与村庄完全相互融合,无明显的堤防断面,也无道路通行,又有堆放村民的杂物或停靠车辆,如不注意,很难直接发现这里有块碑座。
当这位姓施的骑友朋友告诉笔者时,真有种求仁得仁,喜出望外的感觉,当即择日,周未即去调查考证。
2021年7月11日早上,笔者在几位骑行朋友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八大集村,以确认碑刻的真实性。
这几位朋友是:工人朋友施德友,师范附小老师李祝清,工行职员赵书坤,建行职员曹金松。
这天,在碑座的旁边,正好村里有家孩子在过生日。
上图中,正前方的4位骑友朋友,就位于碑刻的北淝河的下游方向约2米处。
笔者来到八大集村后。
在碑前,随便询问了几位家住碑旁上的村民, 以了解一些关于碑刻和玄庙的相关情况。
他们知道,这里原来有座老庙,但均不知道这是座什么庙,这块碑是什么碑,碑上面又写的是什么字。
笔者却一眼认出了此碑正是,嘉兴发现碑拓的原碑。
首先,与记载中的北淝河八塔集,所在位置一致。
其次,对照碑刻,下图中,右第一列,北淝河久失浚治;上第一行,北国乃河为七八。
基本清晰可辨,文字对照一致。
其三,所发生的玄帝庙,故事情节一致。
第四,电脑叠加,基本完全吻合。
只是,碑刻中间的大部分文字,已是相当难以轻松来辨认了。
的确,碑文在文革中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
幸好,此碑的水泥墩台,虽然风化严重,却是浇砌得非常牢固。
据说文革中,有造反派专程开拖拉机,绑上钢丝绳来拉,也不曾被拉倒。
可能也是天意。
不然,失去了标志,时间一长,可能连庙在哪里,恐怕也都说不清楚了。
从另一侧面看出,汪胡桢先生所做的工程,不论大小,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是完全一样的。
笔者曾把照片给从事过水利科研的朋友看过,他说这水泥柱从表面看风化相当严重,但具体强度还得做了试验后才能确定。
是啊,三十年代的洋灰,90×60厘米的素混凝土墩,里面还可能是砖砌的。
拖拉机竟然没有拉倒,至今仍能保持有这个强度质量,可见真正的水利专家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所以,也不难想象汪胡桢所建佛子岭水库,混凝土浇筑质量为什么那么好。
当然,也是此碑有缘,重出江湖。
先是发现碑拓,再就出现碑址,把几近九十年前的故事,重现蚌埠。
调查期间,村里有位小伙子,还拿出一枚收藏的玄帝铜像碎片,让我笔者拍照。
铜片厚实,做工精细,厚约近1厘米。
希望能妥善保存好,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所用场。
玄帝铜像碎片的正反面和侧面
经过考证对比,笔者将碑及碑拓,进行了简单的电子复原,发现字间距略有变形,考虑可能是90年来纸张受潮变形所至,总体上字形字体均能套准吻合。
不知道,汪胡桢的北淝河工赈碑,现在可能算得上是文物。
不论是文物,还是老旧物件,总还算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件记事性碑刻。
在这里想呈请地方文物管理部门能够加以关注,妥善保护好地面上现存的老旧实物,最好能发挥好历史文化物件更大的文化价值和作用。
汪胡桢与北淝河碑拓的故事讲完了。
借此,作点小小说明:
笔者总想着把相关的历史资料拢一拢,把故事情节也统一统,想尽可能多的留下点历史文献资料,所以文章有点长,也多了点啰嗦。
特此说明,敬请见谅。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阅读和关注。
【来自公众号:蓝豚】
--END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 2025 SOUTHEAST ASIA SUB-EXHIBITION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5年9月3-5日(三天) 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实达城会展中心(SCCC...
2025-07-03 16:25:30
核心摘要: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 2025年5月18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CICEE”)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高端化、智能化、...
2025-05-19 11:21:21
2025年5月15日上午9时40分,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展会规模达30万平方米,全球1806家参展企业齐聚一堂,集中展示工程机械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1000余名全球行业领袖、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及国际采购商共同参会,见证这一国际工程机械领域的年度盛事。...
2025-05-16 08:31:29
日立建机参展的首台设备——ZX900LCH-6A矿山液压挖掘机。抵达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的卡特彼勒挖掘机。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讯(记者 彭超)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开幕。还有一周的时间,国内外品牌相继进驻场馆布展。5月8日,日本日立建机、美国卡特彼勒两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参展设备进驻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2025-05-10 11:48:38
4月3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启幕。当天,装载三一集团蓝色电动装载机的运输车辆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也是第二家正式布展企业。据悉,三一集团将携旗下18个事业部和子公司、72件套设备(含58台主机)震撼登场,以10089平米的超大展位,全面展现三一的高...
2025-05-06 20:27:36
2025年4月30日,湖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定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镇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展会筹备情况:本届展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为主题,预计吸引全球1650家参展企...
2025-05-06 20:27:07
5月,世界的目光将聚焦长沙。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月29日,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联重科的首批百吨设备进场,展会进入布展时间。上午9时30分,装载着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平板车缓缓驶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荧光绿的漆面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这些设...
2025-04-30 09:19:07
当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聚光灯再次投向湘江之畔,2025CICEE《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矿山装备、农业机械》电子会刊第二期正式发布。继首期会刊创下超192万次阅读的行业纪录后,本期会刊汇聚183家全球领军企业,以尖端技术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续写“工程机械之都”的传奇篇章。01硬核生态:解码产...
2025-04-30 09:15:38
5月15日,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2025 CICEE)即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届时,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600家参展商,将在3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陈列超2万件展品,涵盖工程机械全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目前,众多展商已蓄势待发,期待在这个推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交流与合作的超级平台上一展风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华丽启幕。作为一颗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机械展会之林,长沙展在规模之宏大、观众之众多、世界50强企业参展数量之多及影响力之广上,已可与全球三大工程机械展并驾齐驱,共绘辉煌。展会前夕,我们有幸专访了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制砂楼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筛网、筛机配件
主营:振动电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制砂机、筛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