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眉山颗粒破碎机的简单介绍

眉山颗粒破碎机的简单介绍

来源:互联网 2022-03-20 06:17:20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喷灌

一 市场迫切需要一种速溶低价平衡的肥料

作物主要吸收离子态的养分眉山颗粒破碎机,任何肥料必须溶解于水中成为离子态才能被作物根系或叶片吸收。如果没有水作为吸收的载体眉山颗粒破碎机,再好的肥料对于作物来说都是无效的。这是植物营养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我们发现在很多作物上眉山颗粒破碎机,尤其是旱地作物上,不是没有肥料的投入,最大最普遍的问题是没有水肥结合(灌溉与施肥分开)或者结合不好(如施肥时的过量灌溉或灌水不足),导致大部分的肥料没有被作物吸收,白白浪费。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喷灌大棚内应用文丘里施肥器

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意识到水肥结合施用后的效果。

华南地区的一些果树蔬菜种植户将颗粒复合肥泡水过夜,然后淋施、浇施或者用喷水带施用。由于颗粒复合肥溶解慢,云南一些农资店的店主居然将颗粒复合肥用粉碎机粉碎后卖给农民。虽然市场上粉剂水溶性复混肥(我国称为大量元素水溶肥)琳琅满目,但价格昂贵,大部分农民和大部分作物都用不起。目前只在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上少量使用。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让肥料高效发挥作用的施肥方法,适用于所有作物。目前急需一种速溶低价平衡的肥料满足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液体复混肥正好担此重任。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滴灌

二 液体复混肥,欧美主流,我国刚起步

液体复混肥有两种剂型,一种是清液的,澄清透明,无杂质,主要用于各种灌溉系统。另一种为悬浮型,外观不透明,无杂质的可用于各种灌溉系统,有杂质的一般作底肥或种肥同播时施用。

液体复混肥主要的生产原料为尿素硝铵溶液(国外称氮溶液)、聚磷酸铵、工业级一铵二铵,农业级一铵二铵、氯化钾、硝酸钾、中微量元素肥料、氨基酸、腐殖酸等。美国尿素硝铵溶液年消耗量达1300多万吨。德国、阿根廷、俄罗斯等也大量应用。尿素硝铵溶液的氨挥发的损失显著低于尿素,大大提高氮的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硝酸铵和尿素在液态下以不同的比例配成多款产品,成为液体复混肥的最主要原料。尿素溶液直接用来生产尿素硝铵溶液,把尿素造粒过程中大部分能耗和生产成本降低,最终把液体肥价格降下来。低成本生产是尿素硝铵溶液在国外迅速发展的原因,使之成为氮肥的主要品种。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田间应用泵注肥法

我国已有多个生产尿素和硝铵的企业开始生产尿素硝铵溶液,如鲁西化工、河南晋开,安徽淮化,四川金象等。美国液体磷肥约占整个磷肥的29%,聚磷酸铵占27%,液体磷酸一铵和二铵占10%,磷酸占2%。美国聚磷酸铵年消耗量在130多万吨。

聚磷酸铵与尿素硝铵溶液和氯化钾可配制成各种配比的液体肥料。聚磷酸铵特别适合石灰性土壤、适合寒冷地区、适合做种肥施用。聚磷酸铵液体肥料也具有容纳较高微量元素含量的能力。我国已有厂家开始生产液体聚磷酸铵,但目前主要供出口。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大棚内应用旁通罐施肥

液体肥料在很多国家已广泛应用。美国液体肥料占全部肥料的55%,有3000多家液体配肥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德国、阿根廷等国也大量用液体肥。以色列田间几乎百分百用液体配方肥。

我国液体肥料目前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是桶装冲施肥。厂家多,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产量难以统计。这种液体肥主要是以尿素、轻工业及食品工业废弃物、激素、色素等调配而成,并非以养分为主的液体复混肥。

另一类是包装精美的清液液体肥,养分含量高,但价格昂贵。以氮磷钾为主的普通价位的液体复混肥开始有企业生产,但产量无法统计。主要在新疆滴灌区少量施用。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拖管淋水肥

三 液体复混肥在生产和应用中的巨大优势

与固体复混肥相比,液体复混肥有其独特的优势。

1、生产过程中的优势

液体复混肥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溶解和混合的过程。有冷混和热混工艺。大部分情况下常温常压生产,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

氮磷原料直接用液体形态(如液体尿素、液体硝铵、液体磷铵等)。而颗粒复合肥料需要固体原料,需要破碎、造粒、干燥,消耗能源。

液体肥料的原料选择范围广,只要对作物生长有用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液体肥料生产的原料。广泛的原料来源可显著降低液体肥料的生产成本。

由于液体肥料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溶解和混合,所以液体肥料的配方很容易调整,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配制专用配方,满足精准施肥的要求。液体肥料配方中容易加入中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腐殖酸等促进养分吸收的物质,配方中养分更加平衡,功能更多,添加后混合均匀,质量一致。

在颗粒肥料中添加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有机质成为技术难题。一是无法添加均匀,二是一些原料吸潮严重,添加后无法造粒。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移动灌溉施肥机采用泵吸肥法施肥

2、应用过程中的优势

液体肥料兑水施用,水分把肥料带到根区,促进吸收。

液体肥料通常由灌溉系统少量多次施用,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悬浮液体肥通过施肥机械也可以施入根区或者种子附近。

而颗粒复合肥通常是撒施在土壤表面,灌溉和施肥分开,一次用量大。在漫灌和大雨的情况下,肥料淋失严重。在小雨和灌溉不足的情况下,肥料烧根烧种烧苗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是我国肥料利用率低及肥效差的重要原因。

液体肥料中的养分溶解在水中,施用时浓度安全,一般不会烧苗烧根烧种。养分随水送到根部,从而被根部直接吸收,所以液体肥料的肥效比固体肥料快。通常液体肥料由灌溉管道施用,易于自动化施肥,节省人工。而颗粒肥撒施穴施都会消耗更多的人工。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田间应用泵注肥法

但液体复混肥也存在显著的缺点。

液体复混肥一般不宜远距离运输,如需包装则包装成本显著高于颗粒肥料。

国外是大农场经营体制,通常液体配肥厂配好肥后直接配送到农场,没有包装和中间环节。直接配送模式也适合我国的集约化经营的农场,如新疆、内蒙、东北等地。

我国有大量的小户经营,针对小户用量少的情况,可采用加肥站模式销售(类似汽油的零售),也无需包装。用户用以前的旧桶旧罐到加肥站购肥,少量多次购买。

目前国内已有十多家企业建设液体肥加肥站销售液体肥。现在有企业开发出液袋纸箱包装模式,大幅度降低液体肥料的包装成本,使每吨包装材料降到三百多元,物流方便,运输距离显著增加。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定量冲施液体肥料(适合大田作物)

四 液体复混肥发展滞后,严重制约水肥一体化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其“节工、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环保、高产、优质”的突出优点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了水肥供应问题,沙地、河滩地、坡地等都能成为高产的好地。

水肥一体化技术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将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2013年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

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和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截止2013年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7亿亩,其中喷灌0.45亿亩、微灌0.58亿亩(387万公顷),其中滴灌面积估计5000万亩以上,仅新疆一省超过3000万亩。

液体复混肥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配套产品,非常适合通过灌溉系统施用。但目前我国液体复混肥的发展还没有起步,液体复混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大大制约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用方法:挑担淋水肥

我国液体复混肥发展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有:

1、过高过严的行业标准的限制。 目前生产液体复混肥必须按照相关的农业行标生产。这个行业标准对配方养分含量规定太高,企业难以生产合格产品。部分企业能生产,但生产的产品价格太高,大部分作物用不起。

2、液体肥料的知识还未普及,许多人对液体肥料一知半解,认识模糊,液体肥料缺少示范推广。

3、液体肥料的施用设备(特别是土壤基施和种肥同播的设备)缺乏,急需引进或研发。

4、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目前液体复混肥的生产没有任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

5、严重缺乏液体肥料配方研发、生产、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

眉山颗粒破碎机

液体肥施肥方法:喷灌机利用泵吸肥法施用液体肥

五 液体复混肥—我国未来的主流肥料

我国现有多家企业开始规模化生产尿素硝铵溶液及以氮磷钾为主的液体复混肥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液体肥的各种施肥设备和方法也在引进、完善、示范和推广中。

2016年1月19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四川眉山成立了“液体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期成立了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四川金象共同建设的“液体肥料工程研究中心”。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液体肥料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眉山颗粒破碎机

美国液体肥料厂

目前氮磷肥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低下,产品同质化严重。复混肥行业也即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新产品的紧迫任务。从发达国家的肥料生产看,液体复混肥无疑是我国传统复混肥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相信随着我国劳力价格不断提高,全民对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土地流转的加速和农场规模的扩大 ;随着国家对化肥施用量的控制更加严格 ,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及相关标准和登记制度的完善和简化,液体复混肥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肥料。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 张承林,原文标题“液体复混肥—我国未来的主流肥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