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plm4500破碎机对辊的简单介绍

plm4500破碎机对辊的简单介绍

来源:互联网 2022-04-01 06:30:27

XXXXX对拉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一、XXXXX下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范围及四邻采煤情况

XXXXX工作面北部地面相对位置为XXXplm4500破碎机对辊,工作面南部地面相对位置位于XXX南外环附近;井下位于三采区北部偏东plm4500破碎机对辊,详细情况见表一

XXXXX工作面井上下及相邻关系情况表 表一

水平名称

-210m水平

采区名称

323采区

地面标高(m)

+36.0~+38.0m

井下标高(m)

-238~-303

地面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XXXXX工作面北部地面相对位置为XXX村,工作面南部地面相对位置位于XXXXXX南外环附近,地面无大的河流和沟渠。

井下位置及

回采对地

面设施影响

XXXXX工作面位于三采区北部偏东,东侧的北部为30m的62-1断层防水保护煤柱、东侧的南部为未采区;南部为未采区;西侧为条带煤柱相隔的XXX工作面采空区;北侧是落差10~18m左右的FS4断层;工作面的正上方为XXX工作面采空区。回采后将引起地面下沉,并影响地面建筑物,可能引起轻微斑裂,可控制在一级变形范围内。

邻近采区

开采情况

该工作面上方为XXX采空区,北部为正在回采的XXX面,西部以条带煤柱相隔的XXX工作面采空区,其它尚未开采。

走向长度

(m)

95

倾斜长度(m)

49~100

面积(m3)

9500

2、煤层情况

(1)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

XXXXX回采工作面开采山西组3下煤层,回采区域内煤厚4.0~4.4m,平均

4.

2m。煤种plm4500破碎机对辊:气煤,f=1.5~2,呈黑色,条痕为黑灰色、黑褐色。弱玻璃光泽,常见参差状和阶梯状断口外生裂隙发育。结构多为线理、细条带状,层状构造特征明显。

(2)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

工作面内煤层赋存整体比较稳定,煤厚4.2m左右,局部地段由于断层的影响煤层较薄。XXXXX面北段处于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内,煤层倾角9°左右。XXXXX面南段处于一单斜构造内,煤层倾角12°左右。煤层可采指数为1,变异系数为15.6%,为稳定煤层。

(3)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

根据XXXXX工作面掘进情况,参考63-21、T23-1号钻孔资料分析,回采范围内的伪顶厚度局部达到0.5m,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直接顶为细砂质、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回采范围内煤层顶底板具体情况见表二。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表二

S山西组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 性 特 征

基本顶

中、细砂岩

11~18

15

中、细砂岩plm4500破碎机对辊:灰白色,中细粒,巨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底部含少量黑色矿物,泥质胶结,局部夹有泥质线纹,裂隙较发育

直接顶

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5~11

8

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岩性特征为深灰色,巨厚层状,局部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性脆

伪顶

粉砂质泥岩

0~0.5

0.3

灰色或灰黑色,性脆,易垮落,局部厚达0.5m

直接底

砂质泥岩

0~1.5

1.0

深灰色砂质泥岩,顶部0.5m左右岩性较软,硬度小,遇水软化,支柱易钻底,向下致密、性脆,含少量砂质

基本底

细砂岩

砂质页岩

15~20

18

细砂岩:灰色细粒砂岩,硅质胶结,岩质极脆硬砂质页岩:灰黑色砂质分布不匀,上部含砂较少

 5、水文地质情况

 本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断层水,预计最大涌水量:30(m3/h),正常涌水量:10(m3/h)。

6、其它

煤尘: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36.16%

煤的自燃: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燃等级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二类。最短自燃发火期76天。

地温:区域性地温梯度2.37℃/100m,其中:煤系地层段2.58℃/100m,非煤系地层段2.26℃/100m。本工作面埋深浅,不受热害影响。

地压:本区属地压正常区,煤矿当前无冲击地压现象发生。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

1、巷道布置

三采区位于矿井东南部区域,南部以姚桥断层(H=50~100m)防水煤柱与XXX煤矿为界,东北南段以XXX断层(H=80~210m)防水煤柱与山东省XXXX煤矿为界,北段以XXX断层与XXX煤矿为界,北部以一采区为界,西部以XX支断层(H=100~150m)防水煤柱为界与五采区相邻。目前采区生产系统完备,《山东省XXX生建煤矿三采区北部西翼3下煤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是由山东科技大学(原山东矿业学院)于2009年设计,XXX2010年2月1日批准。

工作面范围内布置三条巷道,工作面设计布置如下:

XXXXX材料道:采用锚网索支护形式,顶板采用φ18×2200mm高强预应力锚杆配合拉拔钢丝网支护,顶板锚杆间排距1000×1100mm;帮部采用φ20×1600mm的玻璃钢锚杆,两帮均采用6#钢筋焊制钢带,挂双抗网支护,锚杆间排距900×1100mm。巷道规格:4000×4000mm,主要用途:进风、运料。

XXXXX溜子道:采用锚网索支护形式,顶板采用φ18×2200mm高强预应力锚杆配合拉拔钢丝网支护,顶板锚杆间排距1000×1100m;帮部采用φ2000×1600mm的玻璃钢锚杆,两帮均采用6#钢筋焊制钢带,挂双抗网支护,锚杆间排距900×1100mm。巷道规格:4000×4000mm,主要用途:运煤。

XXXXX下面回风巷:采用锚网索支护形式,顶板采用φ18×2200mm高强预应力锚杆配合拉拔钢丝网支护,顶板锚杆间排距1000×1100mm;帮部采用φ20×1600mm的玻璃钢锚杆,两帮均采用6#钢筋焊制钢带,挂双抗网支护,锚杆间排距900×1100mm。巷道规格:4000×4000mm,主要用途:回风。

2、工作面切眼

XXXXX上面切眼,倾斜长28m,边采边加至49m,净宽8.0m;XXXXX下工作面切眼倾斜长度51m,净宽8.0m,顶板采用φ20×2800mm高强预应力锚杆配合150×150×10mm托盘,加W钢带配合拉拔钢丝网支护,顶板锚杆间排距1000×1000mm;帮部采用φ20×1600mm的玻璃钢锚杆,配合双抗网,加钢筋梯支护,锚杆间排距900×1100mm。锚索采用φ15.24×5000mm高锚固力鸟笼锚索,沿巷道中心线大五花布置。巷道规格:8000×4000mm,主要用途:综机设备安装。

巷道断面特征表 表一

巷道名称

用途

断面形状

净宽(m)

净高(m)

净断面

(m2)

支护形式

材料道

进风

运料

矩形

4

4

16

锚网索

溜子道

运煤

矩形

4

4

16

锚网索

下面回风巷

回风

矩形

4

4

16

锚网索

下面切眼

安装

矩形

8

4

32

锚网索

点柱

附图一:XXXXX对拉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

 三、工作面生产能力

  1. 采煤方法:

采用后退式走向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

  2. 作业方式:

  两采一准,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3. 生产能力:

XXXXX上工作面设计平均采高4.0m,工作面斜长49m;下工作面平均采高4.05m,按交替生产,即:下面每班3个循环,上面每班3个循环,每天循环进尺4.8m(上下面各6刀),正规循环率80%。

  则,

 工作面日生产能力为:

  A1=6×0.8×4.0×49×1.35

=1270 (t)

A2=6×0.8×4.0×51×1.35

=1321 (t) (t)

A=A1+A2=2591

  工作面月推进度为:

  L月=6×0.8×30×0.8=115m

  服务期限:

  T=95/115=0.8(月)

四、工作面各生产系统

1、运输系统:

(一)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

XXXXX上面:MG300/700-QWD采煤机割煤,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装煤,落煤由工作面SGZ764/400刮板输送机和SZB764/132桥式转载机,通过XXXXX溜子道的SPJ-80胶带输送机,运送至310煤仓。

XXXXX下面:MG355-QWD采煤机割煤,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装煤,落煤由工作面SGZ764/500刮板输送机和SZB764/132桥式转载机,通过XXXXX溜子道的SPJ-80胶带输送机,运送至310煤仓。

(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及回撤出来的坏柱梁、坏设备等采用回柱绞车拖运、单轨吊机车或人工搬运,通过材料道运进或运出工作面。

(三)XXXXX工作面煤流运输能力

XXXXX工作面配备的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如下:

1、SGZ764/400刮板输送机一部,运输能力:800t/h。

2、SGZ764/500刮板输送机一部,运输能力:900t/h。

3、SZB764/132桥式转载机一部,运输能力:900t/h。

4、STD-1000胶带运输机二部,运输能力:400t/h。

5、SPJ-800胶带运输机一部,运输能力:620t/h。

XXXXX上(下)工作面→XXXXX溜子道→323北部皮带巷→323中部皮带巷→313皮带巷→天井→主井底煤仓→地面仓。

辅助运输系统:副井→南大巷→-210石门→313轨道运输巷→323轨道机巷→XXXXX材料道→XXXXX工作面。

附图二:XXXXX对拉工作面运输路线示意图

2、通风系统:

(1)XXXXX工作面(上面)风量:

①按工作面气象条件计算:

Q采煤=60×70%×V×S采煤×K采高×K长度

=60×70%×1.0×20.02×1.2×0.8

=807m3/min

式中:

V-采煤工作面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从表二中选取,m/s;本工作面进风流温度为20℃,风速取1.0m/s;

S采煤-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工作面最大控顶距4.95m,最小控顶距4.15m,通风断面平均高度4.4m),取20.02m2;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三),本工作面平均采高4.0m,系数取1.2;

K长度-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四),本工作面长度为49m,系数取0.8;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与对应风速 表二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20

1.0

20~23

1.0~1.5

23~26

1.5~1.8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表 表三

采高(m)

<2.0

2.0~2.5

2.5~5.0及放顶煤面

系数(K采高)

1.0

1.1

1.2

K长度-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表 表四

回采工作面长度/m

长度风量调整系数

<15

0.8

15~80

0.8~0.9

80~120

1.0

120~150

1.1

150~180

1.2

>180

1.3~1.4

②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煤=100×Q瓦斯×K瓦斯

=100×0.75×1.6

=120m3/min

式中:

Q采煤—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

q瓦斯—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本面0.75m3/min;

K瓦斯—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时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根据瓦斯涌出经验,本面取1.6;

100—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应超过1.0%的换算系数。

③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煤=67×Q二氧化碳×K二氧化碳

=67×0.90×1.6

=96.48m3/min

式中:

Q采煤—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

Q二氧化碳—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本面取0.90m3/min;

K二氧化碳—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时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根据二氧化碳涌出经验,本面取1.6;

67—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5%换算系数。

④按炸药量计算(使用二级煤矿许用炸药)

Q采煤≥10×A采煤≥10×8.0=80m3/min

式中:

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每个炮眼最大装药量800g,一组装药最多10个炮眼,一组装药一次起爆,即一次起爆最大装药量为8.0kg;

10—每千克二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本工作面为综采工作面,不需按炸药量进行计算。

⑤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

Q采煤≥4N采煤=4×40=160m3/min。

式中:

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每人需风量,m3/min。

⑥按工作面同时运行的最多柴油机车数量计算巷道配风量

Q机车≥4N机车=4×80=320m3/min

式中:

N机车—工作面同时运行的最多柴油机车功率,kW;

4—每千瓦需风量,m3/min。

⑦计算工作面总需风量

Q总=Q采煤+Q机车=807+320=1127m3/min

Q总—采煤工作面实际总需风量,m3/min;

⑧按风速计算

Q总≥60×0.25S最大

≥60×0.25×15.25

≥228.75m3/min

S最大=I最大×h采煤×70%

=4.95×4.4×70%

=15.25m2

式中:

S最大-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有效断面积,m2;

I最大-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本工作面取4.95m;

h采煤-采煤工作面实际最大采高,本工作面取4.4m;

0.25-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小风速,m/s;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⑨最大风速验算

所选风量不宜超过最大风速限值。综采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验算最大风速:

V最大=Q总/(60×S最小)=1127/(60×11.62)=1.62<5.0

S最小=I最小×h采煤×70%

=4.15×4.0×70%

=11.62m2

式中:

V最大—采煤工作面实际最大风速,m/s;

S最小—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有效断面积,m2;

I最小—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距,取4.15m;

h采煤—采煤工作面实际最小采高,取4.0m;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5.0—综采工作面允许的最大风速,m/s。

经验算,XXXXX工作面(上面)所选1127m3/min风量符合要求。

(2)XXXXX工作面(下面)风量:

①按工作面气象条件计算:

Q采煤=60×70%×V×S采煤×K采高×K长度

=60×70%×1.0×20.02×1.2×0.8

=807m3/min

式中:

V-采煤工作面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从表二中选取,m/s;本工作面进风流温度为20℃,风速取1.0m/s;

S采煤-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工作面最大控顶距4.95m,最小控顶距4.15m,通风断面平均高度4.4m),取20.02m2;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三),本工作面平均采高4.0m,系数取1.2;

K长度-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四),本工作面长度为51m,系数取0.8;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与对应风速 表二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20

1.0

20~23

1.0~1.5

23~26

1.5~1.8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表 表三

采高(m)

plm4500破碎机对辊的简单介绍

<2.0

2.0~2.5

2.5~5.0及放顶煤面

系数(K采高)

1.0

1.1

1.2

K长度-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表 表四

回采工作面长度/m

长度风量调整系数

<15

0.8

15~80

0.8~0.9

80~120

1.0

120~150

1.1

150~180

1.2

>180

1.3~1.4

②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煤=100×Q瓦斯×K瓦斯

=100×0.75×1.6

=120m3/min

式中:

Q采煤—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

q瓦斯—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本面0.75m3/min;

K瓦斯—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时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根据瓦斯涌出经验,本面取1.6;

100—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应超过1.0%的换算系数。

③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煤=67×Q二氧化碳×K二氧化碳

=67×0.90×1.6

=96.48m3/min

式中:

Q采煤—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

Q二氧化碳—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本面取0.90m3/min;

K二氧化碳—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时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根据二氧化碳涌出经验,本面取1.6;

67—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5%换算系数。

④按炸药量计算(使用二级煤矿许用炸药)

Q采煤≥10×A采煤≥10×8.0=80m3/min

式中:

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每个炮眼最大装药量800g,一组装药最多10个炮眼,一组装药一次起爆,即一次起爆最大装药量为8.0kg;

10—每千克二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本工作面为综采工作面,不需按炸药量进行计算。

⑤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

Q采煤≥4N采煤=4×40=160m3/min。

式中:

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每人需风量,m3/min。

⑥按工作面中间巷按照最低风速计算风量

Q中≥60×0.25S最大

≥60×0.25×15.2

≥228m3/min

式中:

S最大-中间巷巷道面积,228m2;

0.25-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小风速,m/s;

⑦计算工作面总需风量

因XXXXX上下面共用一段进风巷,因此XXXXX工作面(下面)风量:Q总=Q上面+Q中间=1127+228=1355m3/min

Q总—采煤工作面实际总需风量,m3/min;

⑧按风速计算

Q总≥60×0.25S最大

≥60×0.25×15.25

≥228.75m3/min

S最大=I最大×h采煤×70%

=4.95×4.4×70%

=15.25m2

式中:

S最大-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有效断面积,m2;

I最大-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本工作面取4.95m;

h采煤-采煤工作面实际最大采高,本工作面取4.4m;

0.25-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小风速,m/s;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⑨最大风速验算

所选风量不宜超过最大风速限值。综采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验算最大风速:

V最大=Q总/(60×S最小)=1355/(60×11.62)=1.94<5.0

S最小=I最小×h采煤×70%

=4.15×4.0×70%

=11.62m2

式中:

V最大—采煤工作面实际最大风速,m/s;

S最小—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有效断面积,m2;

I最小—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距,取4.15m;

h采煤—采煤工作面实际最小采高,取4.0m;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5.0—综采工作面允许的最大风速,m/s。

经验算,XXXXX工作面(下面)所选1355m3/min风量符合要求。

因此,确定XXXXX工作面风量为1355m3/min。

(3)通风路线:

地面→副井→南大巷→-210石门→313轨道运输巷→323轨道机巷→XXXXX材料道→XXXXX上(下)工作面→XXXXX下面回风巷→323中部轨道巷→323皮带巷→313皮带机运输巷→集中皮带机巷→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地面→副井→南大巷→-210石门→313轨道运输巷→323轨道机巷→XXXXX溜子道→XXXXX下工作面→XXXXX下面回风巷→323中部轨道巷→323皮带巷→313皮带机运输巷→集中皮带机巷→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附图三:XXXXX对拉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4、防尘供水系统

XXXXX工作面材料道、溜子道及下面回风巷采用2吋钢管作为防尘管路,溜子道及下面回风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材料道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三巷道的防尘管路最末端距工作面煤壁不得超过50m。材料道泵站至煤机采用直径25mm高压胶管供水。

防尘管路如下:

(1)地面→南大巷→−210运输石门→313轨道运输巷→323轨道机巷→XXXXX材料道→XXXXX工作面。

(2)地面→南大巷→−210运输石门→313轨道运输巷→联络巷→313皮带巷→323中部皮带巷→XXXXX溜子道→XXXXX工作面。

(3)地面→南大巷→−210运输石门→313轨道运输巷→联络巷→313皮带巷→323中部皮带巷→XXXXX溜子道→XXXXX下面回风巷→XXXXX工作面。

附图四: XXXXX对拉工作面防尘系统示意图。

5、安全监控系统

(1)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煤壁不大于10m内各安设甲烷传感器1台。

(2)在工作面回风巷距偏口10-15米处安设甲烷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各1台。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26℃,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粉尘传感器报警浓度为4mg/m3。

(3)在313采区配电点安设监控分站1套、甲烷断电器1台,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当甲烷浓度达1.0%时,甲烷传感器报警;当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1.5%时或工作面回风巷甲烷浓度达到1.0%时,断电器对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断电并闭锁;当甲烷浓度降到1.0%以下时,解除断电闭锁,人工恢复送电。

(4)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煤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5)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6)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7、粉尘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帮不得小于300mm,原则上距底板1.8~2.2m(近呼吸带高度),显示窗口面向人行侧,不得影响行人和行车,且安装维护方便。

8、与安全测控仪器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在拆除或改线时,必须与监测工区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测控仪器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安全测控仪器停止运行时,须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附图五:工作面安全监控系统示意图

6、排水系统

(1)XXXXX工作面的水源主要为3下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表现为顶板淋水,与其它含水层无直接补给关系;另外可能有少量煤层注水后积存水。根据地质说明书提供资料,预计该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在30m3/h左右,正常涌水量在10m3/h左右。

(2)排水设备选型与安装

1、在两巷道顺巷道里帮挖出水沟,保证水正常自流。

2、里段工作面的积水可以自流至XXXXX材料道2#水仓,经BQS130-60-45的潜水泵及配套的4吋管路排至323轨道巷水沟,自流至323水仓。然后排至轨道大巷水沟,自流至中央水仓。

3、外段工作面的积水可以自流至XXXXX溜子道2#水仓,经BQS130-60-45的潜水泵及配套的4吋管路排至323轨道巷水沟,自流至323水仓。然后排至轨道大巷水沟,自流至中央水仓。

4、工作面个别低洼地段的积水通过11kW潜水泵与风泵配合,抽到XXXXX材料道或溜子道的水仓,

5、水仓及水沟的标准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定设置。

6、为防止工作面初放顶期间有可能出现的顶板砂水异常涌水现象,在水仓附近备用一台排水泵与配套管路,一旦出现顶砂水异常出水,立即投入强排水工作。

(3)排水路线

XXXXX工作面→XXXXX面材料道水仓→323轨道巷水沟→323水仓→南大巷→中央水仓→副井→地面

XXXXX工作面→XXXXX面溜子道水仓→323轨道巷水沟→323水仓→南大巷→中央水仓→副井→地面

XXXXX工作面→XXXXX面下面回风水仓→323轨道巷水沟→323水仓→南大巷→中央水仓→副井→地面

附图六:XXXXX工作面排水系统示意图

7、供电系统

(1)XXXXX工作面设备分二路供电,一路从323配电点馈出的一路6kV高压变为1140V电压,给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桥式转载机、破碎机和泵站等电气设备供电;另一路从323配电点馈出的6kV高压变为660V电压,分别给皮带机、照明信号综保和材料道绞车、水泵等电气设备供电。

采煤工作面、两巷道机电设备的负荷

负荷统计表 表五

设备名称

型号

额定功率(KW)

数量

额定

电压(V)

额定

电流(A)

采煤机

MG300/700-QWD

730

1

1140

576

采煤机

MG355-QWD

355

1

1140

282

刮板运输机

SGZ764/400

2×100/200

1

1140

240

刮板运输机

SGZ764/500

2×250

1

1140

160

桥式转载机

SBZ764/132

132

1

1140

83.5

乳化泵

BRW315/31.5

200

2

1140

115

喷雾泵

BPW230/6.3

45

2

1140

28.4

破碎机

PLM1000

110

1

114

69

胶带输送机

STD-1000

2×75

1

660

80.36

胶带输送机

SPJ-80

2×40

1

660

44

(2)工作面电气设备及电缆

(1)材料道泵站处电气设备及电缆

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KBSGZY-1000 1台

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KBSGZY-1250 1台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组合开关:QJZ2-1600/8 2台

313采区配电点至移动变电站之间采用MYPTJ6KV 3×35+1×16+3js的电缆,移动变电站至组合开关之间选用两根MYPTJ6KV3×35+1×16+3js电缆;煤机主电缆用MCP-1140KV3×95电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电缆用MCP-1140KV3×70+1×16电缆;乳化泵、喷雾泵电缆用MCP-1140KV3×35+1×16电缆,控制线用MYQ3×1.5+1×1电缆。

(3)电气整定

电器整定参见表十五磁力起动器整定值数据表

磁力启动器整定值数据表 表六

设备名称

电机电流额定值

过载整定值

采煤机电机

电机730kW 191A

190A

刮板输送机电机

电机100/200kW 57.9A

57A(低速)/87A(高速)

plm4500破碎机对辊的简单介绍

破碎机电机

110kW 97A

95A

桥式转载机电机

132kW 248A

240A

乳化液泵电机

200kW 115A

120A

喷雾泵电机

45kW 21A

18A

胶带运输机电机

40kW 2×80A

80A

排沙泵

22kW 14.3A

13A

回柱绞车

18.5kW 13.2A

12A

照明信号综保

4kVA

原边1A 副边10A

采煤机电机

电机355kW 191A

刮板输送机电机

250kW 57.9A

附图七:XXXXX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8、防灭火系统

(1)束管系统

安装1套JSG-7型束管监测系统,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安装束管探头,地面使用高压抽气泵通过束管将工作面回风隅角气体传入地面束管分析室,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

路线:回风隅角→XXXXX下面回风巷→XXXXX溜子道→323中部皮带巷→313皮带巷→集中皮带机巷→风井→地面气体分析室

(2)消防管路系统

与综合防尘共用1套管路系统。

(3)喷洒阻化剂系统

①阻化剂选择:选用的阻化剂材料不得污染井下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从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综合比较,现场选用氯化镁作为阻化剂。

②阻化剂喷洒地点:正常喷洒地点为工作面开采线、停采线、溜子道、材料道;当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造成采空区有遗煤时也要对浮煤区喷洒阻化剂。

(4)阻化剂喷洒工艺:

①正常情况下采用人工喷洒方法,即将阻化剂溶于桶内,人工将配比好的氯化镁溶液均匀地喷洒在当天采过的两道底板、帮壁及浮煤上。

②特殊情况下,当喷洒量较大时,采用阻化剂喷洒泵进行喷洒。即将药液箱和喷洒泵布置在工作面顺槽内,并随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排液管采用Φ25高压胶管敷设到工作面,然后通过异径三通连接Φ10高压胶管和喷嘴,通过喷洒泵喷洒阻化剂溶液。

(5)参数计算:

①阻化剂溶液浓度,阻化剂的使用浓度一般10~20%就能满足防灭火的要求,确定选用15%的浓度。

②喷洒量的计算:

根据公式v=k1×k2×L×A×S×h

其中:

v---工作面底板浮煤雾化溶液量;

K1---工作面巷道喷洒加量系数,取1.2;

K2---单位体积散煤重量,取0.9t/m3;

L---喷洒长度,m;

A---原煤吸药液量平均值,0.058t/t;

S---巷道宽度,材料道取4.0m,溜子道取4.0m,下面回风巷取4.0m;

h---巷道底板浮煤厚度,取0.3m;

v材= k1k2LASh=1.2×0.9×1×0.058×4.0×0.3=0.075t=75 kg

v运= k1k2LASh=1.2×0.9×1×0.058×4.0×0.3=0.075t=75 kg

v回= k1k2LASh=1.2×0.9×1×0.058×4.0×0.3=0.075t=75 kg

通过计算,溜子道、材料道、下面回风巷每推进1米各需喷洒15%的氯化镁溶液75kg,其它地点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计算喷洒量。

(6)注浆系统

当出现自然发火预兆时,采用移动注浆泵进行注黄泥浆防治自然发火。

1、注浆材料的选择

选用黄土作为注浆材料。

2、浆材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①不含或少含可燃、助燃材料。

②颗粒要小于2mm,而且细小颗粒(粘土≦0.005mm者应占60%~70%,页岩≦0.077mm者应占70%~75%)要占大部分。

③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比重2.4—2.8,塑性指标:9—14,胶体混合物25—30%,含沙量:25—30%,易脱水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

3、管路敷设

①移动注浆泵布置在工作面材料道内。

②在工作面材料道敷设Φ50×3.7mm注浆管路。

③注浆管路采用吊挂方式安设,吊挂平稳、牢固。

4、注浆方法

①采空区注浆

当工作面出现自然发火预兆时,沿工作面材料道在采空区预先铺好Φ50mm注浆管(一般预埋5~8mΦ50钢管),预埋管一端通采空区,一端接Φ50mm胶管,胶管长一般为20~30m,利用检修班时间注浆。随工作面的推进,用回柱绞车逐渐牵引注浆管,牵引一定距离注一次浆。

当工作面下山回采时,在每次注浆前要在工作面两巷端头处用装有黄土的编织袋打好挡浆墙,防止浆液流失。

②工作面停采后注浆

工作面设备回撤结束后,要对工作面两巷按标准进行密闭,留设好注浆孔,当出现自然发火预兆时,通过注浆孔向已封闭的采空区内注浆防治自然发火。

③巷道顶部、高位区注浆

当巷道顶部、高位区出现自然发火预兆时,在该地点顶板施工注浆孔,施工降温孔深度要到达煤层顶板,对高位区进行注浆降温。

五、设备选型设计

XXXXX上面正在生产,设备选型、验算主要XXXXX下面设备:

  1. 工作面面溜选型、验算

  ⑴ 工作面参数:

  运输长度 L= 51 (m),运输角度 a= 8.7°,运输量 Qq= 800(t/h)。

  ⑵ 刮板机参数:

  刮板机型号:SGZ764/500,输送量 Q= 800t/h,链速 V= 1.1m/s,功率 N= 2×200kw。设计长度 200m。

  刮板链:中双链2-Ф30×108 ,链条总破断力 Sp= 1850KN。

  ⑶ 输送能力验算:

  Q=3600FΨγv=3600×0.4×0.57×0.9×1.1=813t/h

  式中:Q――――――刮板机输送能力,t/h

  F――――――中部槽断面积,m2

  Ψ――――――中部槽装满系数

  γ――――――煤的松散密度

  v―――――――刮板机链速

  故选用SGZ-764/500型刮板输送机能满足运煤要求。

  2. 顺槽转载机选型、验算

  ⑴ 参数:

  运输长度 L= 51m,运输角度 a= 8°),运输量 Qq= 900(t/h)。

  ⑵ 选用转载机参数:

型号:SZB764/132输送量 Q= 900t/h,设计长度 45m 链速 V= 1.83m/s,

  功率 N=132kw。刮板链:中双链Ф30×108,链条总破断力 Sp=1810KN

⑶ 验算结果:

根据选用转载机的性能参数得知,选用SZB764/132型转载机能满足使用要求。

  3. 破碎机选型、验算

  ⑴ 选用破碎机参数:

型号:PLM-1000 ,破碎能力Q= 1000t/h,最大输入块度800×800mm,出料粒度≤300,电机功率 N= 110kw。

  ⑵ 验算结果:

  根据选用破碎机的性能参数得知,选用PLM-1000型破碎机能满足使用要求。

  4. 顺槽皮带机选型、验算

工作面选用SPJ-800型伸缩带式输送机两部

  ⑴ 皮带机参数:

  输送量:400t/h

  带速: 3.15m/s

  带宽: 800mm

  电机功率:2×40kw

  输送长度:120m

  ⑵输送能力验算:

  Q=3600KCB2γv=3600×0.12×0.9×0.8×0.9×3.15=882t/h

  式中:Q―――――输送能力,t/h

  K―――――断面系数

  C―――――倾角系数

  B----------输送带宽

  γ――――――煤的松散密度

  v―――――――输送带运行速度

  故选用SPJ-800型伸缩带式输送机能满足使用要求。STD-1000型输送机比SPJ-800型输送机要大,通过比较STD-1000型输送机满足生产要求。

5、 工作面采煤机选型

工作面参数:作面开采山西组3下煤层,煤厚4.0~4.8m,平均4.4m,倾斜煤层。

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MG300/355—NWD型单滚筒采煤机。

采高: 2.2~4.2m

电机功率: 250+50kW

截深: 800mm

牵引速度: 0-10~17m/min

滚筒直径: 2240mm

卧底量:300mm

喷雾方式:内外喷雾 

 从以上技术参数可知,选用MG300/700—QWD型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能满足使用要求。

6、

液压支架

1、经验计算支护强度:

支架合理支护强度按8倍采高的顶板岩石计算。

P=K×h×r×9.8

=8×4.4×2.5×9.8

=662.4 kN/m2

≈663kN/m2

K—作用于支架上方的顶板岩石厚度系数,一般取5~8,本式取8;

h—最大采高,取4.4m;

r—顶板岩石容重(t/m3),取2.5。

2、参考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610kN/m2。

3、选择工作面支护强度

663kN/m2>610kN/m2,因此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应大于663kN/m2。

4、支护设备选择

根据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通过对比、验算,ZY5200/22/45液压支架支护强度P=760kN/m2>663kN/m2,在满足顶板管理支护强度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底板比压值的要求。

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 表七

工作面实际条件

支架参数

采 高

平均采高4.4m

2.2~4.5 m

倾 角

9~12°

0~15o

煤 厚

4.4m(平均)

底板比压

20

1.97Mpa

支护强度

663kN/m2

760kN/m2

顶板类(级)别

2类II级

2类II级

7、 泵站设备选型

  选用XX型乳化液泵站二台,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31.5MP

流量: 315L/min

  电机功率: 200KW

由工作面三机配套设备选型可知,采煤机、液压支架、面溜三者配套,所选设备设计生产能力大于实际生产能力,符合要求。

六、对拉错距及溜子道支护

1、工作面设计布置

XXXXX对拉工作面设计布置错距为3.0m,推采最大错距5.4m。即,XXXXX下面推采3(2)个循环,上面推采3(2)个循环,完成一个班生产,恢复设计初始状态,错距3.0m。

2、溜子道支护

现推采的XXXXX上工作面溜子道采用巷道超前支架支护顶板,对拉工作面形成后,超前支架满足XXXXX下面超前支护,上下面之间溜子道支护采用规格为0.15×0.2×3.6m大板,配合相应的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两柱支护顶板(顶板破碎时选用11#工字钢),上下面1-6#架上双层金属网。排头支架间采用标准的密集支护,即,一密集一戗柱支护顶板。

附图七:工作面支护示意图

七、安全技术措施

(一)火灾预防

1、预防外因火灾措施

⑴工作面必须建立完善消防系统,消防水源、管路、阀门等与防尘系统共用,并满足防灭火需要。

⑵线缆等材料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实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⑶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⑷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⑸所有电气设备防爆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要求,过流、欠压等各种保护齐全可靠,严禁私自拆除。

⑹输送机机头、机尾及周围的浮煤必须及时清理干净。

⑺加强爆破管理,严格按规定爆破,防止爆破产生明火。

⑻井下易燃物(如坑木等)要放在远离电气设备及电缆的地方。

⑼加强瓦斯管理,杜绝瓦斯超限积聚现象,防止爆炸事故。

⑽加强综合防尘管理,防止煤尘爆炸事故。

2、预防内因火灾措施

⑴设备列车、油脂库、输送机头等都要设置消防器材,每处设置灭火沙箱1个,存沙量不少于0.2m3,消防铲2个,干粉灭火器2个,沙袋10个(1kg/个),可以直接灭火。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

⑵消防水源、管路、阀门等与防尘系统共用,满足防灭火需要。

⑶工作面生产前,在工作面三巷施工防火门,防火门的断面符合行人、运输及通风的要求。

⑷生产过程中两端头及工作面内的浮煤应及时清理干净,严禁向采空区内撇留浮煤和杂物。

⑸工作面两端头各类支护材料必须及时回收干净,防止物料支撑顶板造成顶板冒落不实,使风流串入采空区。

⑹加强巷道的顶帮维护管理,如巷道压力较大,巷帮破碎时,应及时进行喷浆封堵,防止漏风。

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当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要采取喷洒阻化剂和注浆措施。

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在两端头挂好挡风帘,并随工作面推进及时挪移,减少采空区漏风。

⑼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应先撤回风巷中设备材料并进行封闭,然后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撤除面内支架,消除不合理的通风方式,最迟不超过45天必须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

3、监测和检查

⑴建立自然发火观测站,对工作面自燃危险区进行定期观测,观测站选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巷等。

⑵确定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选择一氧化碳和乙烯为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当出现一氧化碳气体时,说明该地点浮煤正在氧化;当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急速增加并出现乙烯气体时,要发出早期预报以便做好初期准备;当“烷烯比”为2~3时,要发出中期预报,此时要做好一切灭火准备;当“烷烯比”≤1时,要发出紧急预报,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发热源。

⑶工作面生产前,在工作面回风巷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续监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和工作面温度。

⑷气体采样工每周要对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巷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气体分析员必须及时对取样气体进行化验分析。

⑸工作面生产期间,瓦斯检查工每班要对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隅角、工作面回风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查2次。

⑹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要缩短检查周期,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⑺严格落实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工日常巡查、定期取样分析“三位一体”的综合监测方法,及时检测和发现气体、温度变化情况。

4、特殊时期防灭火要求

⑴当出现一氧化碳气体时,说明该地点浮煤正在氧化,要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强自然发火气体检测。

⑵当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急速增加并出现乙烯气体时,要发出早期预报以便做好初期准备,采取均压、缩风等防灭火措施。

⑶当“烷烯比”为2~3时,要发出中期预报,此时要做好一切灭火准备,要采取注浆等防灭火措施。

⑷当“烷烯比”≤1、回风巷温度超过26℃或回风巷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PPm时,要发出紧急预报,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消除发热源。

⑸当工作面出现火灾或自然发火人工难以扑灭时,要在确认现场作业人员已全部安全撤出工作面后关闭工作面防火门。其中,关闭材料道、下面回风巷时,先清理干净防火门前后5m范围内的杂物,将防火门板逐一插入防火门墙卡槽内,然后将黄土和成泥,再将黄泥抹在防火门板缝隙处,确保严密不漏风。

⑹关闭溜子道防火门时,应先撤除防火门前后5m范围内的胶带、H架,清理干净其它杂物,将防火门板逐一插入防火门墙卡槽内,然后将黄土和成泥,再将黄泥抹在防火门板缝隙处,确保严密不漏风。

(二)水灾预防

  ⑴ 采煤工作面必须警惕水患的发生,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⑵ 注意观察工作面顶板砂岩水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当采煤工作面顶板和煤壁出现淋水,且有增大趋势时,应及时通知调度和有关单位,并编制专门的探放水措施,报矿总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⑶ 采煤工作面遇到断层应摸清断层的导水性、富水性及其水力联系,发现疑问及时编制防突水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所有人员应熟知灾害预兆及避灾路线,保持各安全出口畅通。

(三)瓦斯、煤尘预防

⑴严格按规定设置瓦斯检查点,并按规定检查瓦斯。

⑵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当甲烷浓度超过规定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⑶按规定安设齐全甲烷传感器,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在甲烷传感器设置地点调校,每15天至少1次,甲烷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

⑷当甲烷浓度达1.0%时,甲烷传感器报警。当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1.5%时或工作面回风巷甲烷浓度达到1.0%时,断电器对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断电并闭锁;当甲烷浓度降到1.0%以下时,解除断电闭锁,人工恢复送电。

⑸现场必须保护好甲烷传感器,严禁损坏,并及时挪移、吊挂。

⑹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各产生粉尘地点,必须采取喷露洒水、设置净化喷露等有效的防尘措施。各巷道必须定期洒水灭尘。

⑺严防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的产生。

⑻工作面材料道、溜子道、下面回风巷都应设置隔爆水槽。

4、对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及规程落实情况的班评估

⑴现场必须由副区长及以上工区管理人员带班指挥生产。

⑵液压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要达到规定要求。

⑶液压系统必须杜绝跑冒滴漏。

⑷现场安全隐患处理不过班,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现场交接清。

⑸必须严格按照三大规程施工,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5、工作面地质预报

⑴工作面开采前,矿生产技术部(地测)应提供本工作面的地质说明书和有关图纸,标明工作面井上下位置、地质构造、水文、钻孔资料、煤尘、瓦斯等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⑵生产技术部(地测)根据工作面煤层赋存及地质水文情况,提出合理的开采建议。

⑶开展好工作面的地质预报工作,工作面生产后由生产技术部(地测)每月向有关部门提供一次地质预报,准确提供工作面地质情况,用于指导现场的安全生产。

⑷工作面揭露新的地质构造时,应及时分析清构造情况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并通报有关部门。工区技术人员至少每5天填一次图,记录清有关生产和地质资料情况。

6、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撤面、过地质构造带开采等应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7、加强工作面采煤设备的管理,要按照设备完好标准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8、所有设备的安全设施,都必须按照设备的自身安全使用要求进行安装调整,并保证完好可靠,正确使用。

9、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工作面各监测系统、通讯系统、防尘系统、通风系统应保证其完好,并坚持正常使用。

10、人员经常跨越的运输设备,要安装牢固的人行过桥,并悬挂醒目的标志牌,严禁人员跨越运行中的设备。

11、人员翻越输送机、在输送机里侧或上方作业时,必须将设备停止运转,开关停电闭锁,开关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警示牌,维护好顶板和煤帮,确认安全后方可工作。

12、人员站在输送机上作业时,必须采取必要、有效的防滑及防坠落的措施。使用保险带时,保险带必须固定在顶板锚杆或铁棚棚梁等牢固地点,输送机必须停电闭锁。

13、生产期间,所有进入工作面内的人员都应在支架架箱内的行人盖板上行走。

14、所有人员在处理各种液压管件前必须关闭截止阀,并将其卸载,严禁带压作业,严禁用高压液冲刷顶底板及设备、设施、物资上的浮煤、浮矸、浮尘等任何物体。

15、班与班之间现场交接班。工作面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不符合标准不准交接班。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交接不清,不准交接班。各类司机要严格按本工种岗位职责进行交接。

16工作面生产前,应在作业规程内明确规定水、火、瓦斯、煤尘防治方法以及避灾路线。

 附图

1、附图一:XXXXX对拉工作面巷道示意图

2、附图二:XXXXX对拉工作面运输路线示意图;

3、附图三:XXXXX对拉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4、附图四:XXXXX对拉工作面防尘系统示意图;

5、附图五:XXXXX工作面监控系统图;

6、附图六:XXXXX工作面排水系统示意图;

7、附图七:XXXXX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8、附图八:工作面支护示意图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